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药材都属于天然的植物,而这些药物往往会受到季节、产地、加工方式、储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质量的改变,因此也为医院当中中药房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的管理工作需要更加认真、细心,对于不同种类的药材,需要根据其特性,存放于不同的温度、湿度的环境当中,并且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对药材知识有充足的了解,并且拥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这将会直接影响到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上患者对于医疗的满意程度,更关乎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中药房的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产生严格的重视。对此,本院采用了临床实验的方式,进一步探究对中药房实施管理的过程当中,采用中药治疗规范化管理所产生的临床价值,并将详细内容做出了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命名为观察组(40例)以及参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包括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有10例脾胃系统疾病、12例肝胆系统疾病、18例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年龄为(46.51±5.66)岁,而参照组包括2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有11例脾胃系统疾病、13例肝胆系统疾病、16例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年龄为(46.22±5.31)岁。实验期间,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并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p值>0.05,不具备统计学价值。
纳入标准:(1)患者知晓本次临床实验,并且自愿参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患者均能够接受中药的治疗;(3)患者不存在沟通障碍类的疾病。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类的疾病;(2)存在听力功能障碍的患者;(3)同时参与其他临床实验的患者。
1.2方法
实验期间对参照组采取常规的中药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规范日常药材的存放、提取以及选购等,并针对不同患者的处方进行药物的发放。而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规范中药药材的选购:医院的药材采购人员在选取中药材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的遵守我国中药材的标准选购方案,进行药材品种的购买,这就需要采购人员能够具有扎实的中药理论知识,对于每种药材的品质都能够充分的掌握以及了解,并且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需要采购人员能够更加准确的辨别药材的真伪、品质、成色、品种等,避免在选购的过程当中由于某些药物过为相似而出现混淆,导致在用药的过程当中出现不良的影响。
(2)规范药品的进货渠道:在采购之后,进货的过程当中也需要严格的遵循我国中药材进货的相关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更加规范化的进购药品。同时,收到药品之后需要按照采购单严格的进行药材品种、数量、产地等各种信息的比对,选择进货药材的厂家也需要其具备合法的资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药品的品质,提升临床上用药的安全性[1]。
(3)规范中药材的配发:在为患者发放药材的过程当中,收到了患者的药品单之后,需要中药房的药剂师能够首先审核医生所开具的处方,对于各药材的配伍进行严格的审核,遵守“十八反、十九畏”的原则,避免药物之间出现相克的反应,从而使避免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出现临床不良反应。此外还需要严格的审查各药材的用量以及用法、先用、后用、刨制方法等,若是出现了不合理的处方,需要及时的联系开具处方的医师进行修改,进而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也避免了药品调剂的错误。
(4)规范中药药品的库存保管:对于中药房的管理工作来说,药品的库存保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能够影响到药品的整体质量,以及用药过程当中能够发挥出来的药效。由于中药材属于天然的植物,因此在存放的过程当中对于温度、环境、湿度、光照等因素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需要药房的管理人员能够严格的遵循不同药材存放的条件,选择更加合适的方式进行储存的管理,保障各药材能够科学的被存放,避免在存放期间出现药材变质的现象。
(5)规范中药药品信息管理:对于中药房当中所录入的药材需要建立健全药品档案,将每一种药品的数量、厂家、库存等详细内容,进行有效的记录,并且在档案当中也要对每日进出库的数量进行详细的记录,而工作人员每天在上班以及下班时,都需要根据药品的档案信息核对库存,一旦发现数量不对,需要及时寻找到错误的源头,从而保证药品管理的规范化[2]。
1.3观察指标
(1)采用《临床药物管理评价表》对两组实验对象的药物管理工作进行分数的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药品的存放、药品的摆置、药品的采购、过期药物的处理以及药品信息管理等。每项内容的分值满分为20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药物管理的质量越好。
(2)采用《临床中药质量评估表》对两组实验对象的中药质量进行分数的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药品的真伪、虫蛀、炮制、霉变、处方配伍等信息,每项分值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中药质量越好。
(3)为两组患者发放《临床药房满意度评价表》,让患者对药房的工作进行分数的评估,分数在100~85分为非常满意;84~50分为满意;不足50分为不满意,并计算总满意度[3]。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临床实验过程当中采集得到的全部数据信息,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将计量数据运用(x̄±s)表示,并通过t值完成验证;将计数数据资料用[(n)%]表示,并通过卡方数值完成验证,若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则p值<0.05,具备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药物管理评分对比
详细的对两组药物管理评分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每一项评分都显著高于参照组,且总分也要远远高于参照组,p值<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两组药物管理评分对比(x̄±s,分)
2.2两组很中药质量评分对比
详细的分析了两组中药质量的评分,发现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数据要显著高于参照组,并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值<0.05,详见表2。
表2.两组很中药质量评分对比
2.3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对比
仔细对比了两组患者对于临床药房工作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参照组,并且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中药房是中医院当中最为重要的科室,肩负着药品的发放、存储、采购、配置等重要的工作内容,其药物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患者对于医院的口碑评价。因此,需要相关的管理者能够对中药房的质量管理进行充分的重视。与西药房不同的是,中药房的工作内容更加繁琐复杂,由于不同的药材所需要存放的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在药材管理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细心、谨慎,同时要掌握各种药品的品质知识以及药物的相关配伍内容,进而逐渐的提升中药房药物的质量管理。近些年随着我国中医逐渐的发展,对中药房的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选择采用中药的方式治疗各种疾病,这也增添了临床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很容易在疲劳的工作当中,出现药品调配错误的几率,而这对于临床用药来说,会大大影响患者的治疗安全性,降低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以及对医院的信任。因此,中药质量的规范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4]。
在进行中药房药品管理的工作过程当中,针对药品采购的环节,需要采购人员能够根据不同药材的用药季节、临床用药量、患者的发病规律,制定更加科学的采购方案,并遵守国家药品的法律法规,实施规范化的采购,这就需要采购人员能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保证药品的合格率以及药物的采购质量,对各个环节都能够认真的把关,避免在采购环节出现失误。其次,对于调配工作也需要格外的重视。在对药品进行发放以及调配的过程当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严格的审核患者的处方,针对处方当中的药材配伍、用量、用法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避免医生出现滥用药物或者药物配伍不当的事件出现,影响患者的安全用药,从而进一步的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药品调配结束之后,若是需要患者回家自行煎煮的药物,需要详细的告知患者各药材煎煮的方式、药材加入的时间、药材整体煎煮的时间等,并将其制作成卡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文字叙述,使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药材煎煮方式,而对于免煎药材需要详细的告知患者在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饮食禁忌,并告知患者药剂的存储方式。同时,在调配结束之后需要认真的核对患者的疾病、个人信息、药品数量等内容,确保无误之后才能够发放给患者,在调配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工作的速度,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而产生不良情绪[5]。
本次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的药物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值<0.05,同时观察组中药质量评分也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值<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对于药房工作的满意度高达100%,而参照组的满意度仅为80%,p值<0.05,说明对中药房管理过程当中,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药物管理的质量以及药材质量,并且大大提升患者对于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对中药房管理具有着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银银,徐洪锋. 中药房管理中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应用研究[J]. 新中医,2020,52(18):208-210,封3.
[2] 王美琴,胡瑛瑛. 中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对药品管理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2):104-106.
[3] 赵艳花. 中药配方颗粒在现代中药房管理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0):129-130.
[4] 陈建华. 中药调剂管理与中药房的质量控制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6):144-145.
[5] 孙敏. 新医改背景下心内科中药管理策略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