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化营商环境下电费电价集约型管理的意义
电力企业电价电费集约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便于缴费,减少电费收取的风险,不断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质量,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实现了集中核算电费。对于当前用电用户而言,电费定价的主要依据是电费消耗量,需要前期完成抄核收工作,而实现集约化管理模式,能够实行集中核算电费,优化整个抄表工作流程,实现了电费管理的精细化,避免出现乱收电费的情况。其次,电力稽查管理。通过对用户信息变化情况的跟踪,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的异常情况,对电费采集数据的分析,为稽查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此外,电费集约化管理后,对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判断出当前电力企业营销方案是否科学合理,使营销稽查工作更加精准。其三,电费电价集约型管理,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使整个电费收缴工作更加清晰规范,各部门职责更加清晰,能够形成相互监督管理,避免了乱收电费问题的出现[1]。
2 电价电费管理的影响因素
在当前电费电价管理过程中,影响电价的主要因素,大体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政策、经济水平及产业层次。第一,国家政策。电价一般都是按照“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政府基金及附加费+税金”构成的,按电价分类又可分为居民生活用电、一般工商业以及其他用电、大工业用电、农业生产用地,不同的用电方式,其电价计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的来看我国电价主要受政策性影响较大。第二,经济水平。受工商业发展影响,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在电价需求用量较大,其电价电费会有适当程度上调高,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用电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第三,产业层次。工业生产对电能需求较大,特别是工矿企业以及高耗能产业,电能消耗量的急剧提升也增加了定价成本,但整体电价定制仍受国家宏观调控[2]。
3 优化营商环境下电费电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相关管理人员能力和道德素养较差
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实现电费电价的集约化管理,需要管理者能够深入学习国家政策,了解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在落实好国家政策指示要求的同时,做好电费电价的调控工作。当前电力企业在实现电费电价集约化管理过程中,解决方案管理政策制度的制定并未贴合当前国家政策指示要求,在落实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政策调整,这样的方式就充满了电费电价,节约化管理的效率。目前在市场上电费电价集约化管理,主要是对电力市场营销和电力能源消耗进行相应的调控,但落实过程中受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关政策并不能够准确传达,甚至夹杂着部分个人利益,未能给予客户提供一个便捷的服务方式,导致客户对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产生意见[3]。
3.2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工作人员在电力稽查和电费监督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监督与审核工作。但由于国家主要是对电费电价管理属于政策性指导,在相关细节标准制定上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在落实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执行问题。例如,①在电费监督审核过程中。按照现有的政策落实相关审核内容,但由于对变动的电价信息掌握不清,易滋生矛盾问题;②由于各个地方的电价和电费标准制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相关政策落实过程中未能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③现有的管理制度不适应电费电价集约化管理,在工作落实过程中矛盾冲突较多。
4 优化营商环境下电费电价集约化管理的策略
4.1分环节制定电价机制并对其进行研究
为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电费电价节约化管理,应结合当前电价定价的相关机制,做好细节性的管理工作。首先,在发电环节。应打破以往垄断的方式,鼓励地方资本以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竞争,通过提升电力企业自身运营管理能力,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竞争的方式,使其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其次,在输电配电环节。需要构建完善相应的标准统一输电供电方式,政府应将输电线路和发电设备列入成本因素,对于影响电价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保证电费电价的价格处于合理范围。其三,销售环节的考虑。目前电费市场受用户群体的差异性,在电费销售和制定过程中,各个标准和营销策略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无论采取何种营销定价方式,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能够对电价以及相互帮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保证电费电价制定的科学性。对于当前电力增值收费等问题,电力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以及电费电价改革的相关要求,了解当前电价波动对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实现电费电价节约化管理。
4.2对电费政策进行调整
电价政策是影响我国电费价格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宏观政策要求下,需要以国家电价政策作为指导,出台完善相关的电费电价营销策略,考虑到地区差异,使相关电费电价制定更加科学。当前主要以省为单位,对省内电价进行统一,相关人员在规定流程和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应对省内的电价管理进行统一规划,规范电价码的审批程序,深入分析当前影响电价的相关因素,并且对电价策略运行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模拟,以确保所制定的定价策略能够符合市场需求。
4.3落实集约化电费核算体系
首先,需要实现业务工作的集约化。考虑当前基层工作压力大,但许多业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实现集约化管理,构建电费核算体系,在任务划分中,通过对不同区域业务的整合管控,实现内部系统的自动调节控制,通过职业化的管理,提升信息核对效率。其次,管理内容节约化。可通过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使电力公司内部人员在统一的系统,统一的管理下进行各项工作,以减少资金回收的风险,实现对电费的统一核算。其三,实现电价管控模块的优化。能够将电价管控模块纳入分析检测系统,在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电价执行政策带来的影响,通过与当前电价水平的对比评价,寻找最优电价定价方案。此外,立足于电价管控平台可使电价预售的结算、核算以及电价报表的编制、分析和测算业务在一体化平台内自动完成,此时电费交易营销数据电价变动所造成的影响会直接显现出来,依次提升总控平台的在线管控能力,以确保电价政策的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优化市场营销环境,电费电价集约化管理的模式下,需要重视国家政策的分析,立足于市场需求,制定完善相应的营销策略,能够降低用电成本,保证经济发展担负电力企业应有的职责。因此,在集约化管理过程中,要深入分析电费电价策略实施,对市场以及行业变化带来的影响,能够针对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环节来优化集约化管理策略,保障电价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明明.基于标杆电费发电业务的供应链融资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J].财经界,2021(4):70-71.
[2]蔡为国,俞震,周贵斌.区块链技术在移动通信基站电费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1):167-169.窗体顶端
[3]王冬法,蓝飞,金绍君.输配电价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商业会计,2019(0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