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杜莎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杜莎莎,. 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国际护理学,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8.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慢性病患者260例,于2019年1月进行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总结、分析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比较对策实施前和实施后6个月患者的遵医行为、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对策实施后6个月患者的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行为遵从率(96.54%、91.92%、90.77%)均高于对策实施前(84.23%、77.31%、79.23%),差异显著(P<0.05);对策实施后6个月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策实施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策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我院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的问题较多,而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则可以取得较好成效。
关键词: 慢性病;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DOI:10.12721/ccn.2021.157028
基金资助:

慢性病是指一类不构成传染、病因复杂、长期积累形成损害且有些尚未被确认的疾病总称[1]。慢性病具有潜伏期长、病程长、医疗费用大、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需要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2]。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生活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诸多内容,对促进慢性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慢性病护理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鉴于此,本文探讨了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采取相应解决对策的成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慢性病患者260例。年龄48~86岁,平均62.67岁(s=3.43);男性146例,女性114例;糖尿病患者68例,高血压患者10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例;病程2~11年,平均6.58年(s=1.87)。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符合慢性病诊断标准者[4];(2)纳入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完整者;(2)纳入知晓、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者;(3)纳入认知、沟通及学习能力正常者;(4)排除精神疾病者;(5)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1.3方法

1.3.1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 (1)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所患主要疾病、病程等健康状况,以及患者对目前慢性病护理管理现状的态度、认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调查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发放问卷和做问卷填写前的说明,患者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2)文献查阅:以“慢性病”、“护理管理”、“慢性病管理 ”、“管理模式”、“护理需求”、“管理现状”、“问题”、“对策”等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UpToDat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检索完成后进行文献筛选和文献评价,并提取出高质量文献;(3)小组讨论:成立慢性病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慢性病护理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组织小组成员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提取出的高质量文献,采用头脑风暴形式,分析我院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3.2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慢性病患者遵医行为差:慢性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记忆力相对较差,容易忘记吃药、复查、运动等遵医行为。慢性病治疗和康复周期长,容易影响患者治疗信心,进而降低其遵从医嘱率;(2)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慢性病患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疾病,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慢性病患者大多年龄大、学习能力差,较难掌握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3)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显著:慢性病患者长期受到病痛折磨,且医疗费用大,患者心理负担重,容易产生负面情绪;(4)管理效果评估不及时、不完善:国内关于慢性病管理评估的信息报道较少、慢性病管理评估机制不完善,以及临床工作者对慢性病管理评估不够重视等,都影响了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的及时性和完整性;(5)患者护理需求与护理资源不对等:慢性病的护理涵盖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生活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诸多内容,然而临床护理人员数量有限且任务繁重,有时候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6)出院后的护理管理缺乏:慢性病患者病程长,很多患者病情稳定后会选择在家休养,但大部分患者出院后都难以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因此慢性病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也较高。

1.3.3解决对策 (1)加强健康教育:调查患者基本信息及其对疾病的看法,了解患者对慢性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包括面对面介绍、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播放健康知识视频以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基本知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饮食原则、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式,以及常用药物名称、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并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2)重视心理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患者有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了解患者对心理护理的需求情况以及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并通过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有效预防和排解不良情绪等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构建良好心理状态;(3)健全慢性病管理评估机制:对患者进行统一建档和管理,借鉴欧美国家的慢性病管理评估体系并结合我国慢性病管理实际情况,完善我院慢性病管理评估机制,并合理利用PACIC量表、平衡计分卡等评估工具,定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健康管理主要参考指标进行评估;(4)强化护理队伍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慢性病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落实责任制和奖惩制,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合理调整高峰和空闲时间段的人员结构;(5)重视院外护理:对出院患者采用医院—社区—患者三元联动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患者的管理与监督,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全程护理服务。

1.4 观察指标 (1)遵医行为:统计患者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行为的遵从率,遵从率(%)=遵从例数/总例数×100%;(2)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患者心理状态。SAS和SDS量表均共计80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3)自我管理能力:参照多维度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7],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4)生活质量:参照生活质量量表(QLQ—C3O)[8],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五个功能领域,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系统软件分析,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遵医行为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遵医行为比较 对策实施后6个月患者的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行为遵从率(96.54%、91.92%、90.77%)均高于对策实施前(84.23%、77.31%、79.23%),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遵医行为比较[n(%)]44.png

2.2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对策实施后6个月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策实施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则高于对策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x̄±s,分)45.png

2.3生活质量比较  对策实施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策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比较(x̄±s,分)46.png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国民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做好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等工作[9-10]。蓝爱春等研究指出[11],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对慢性病管理和医疗保健需求明显,临床工作者应积极建立有效的慢性病护理管理体系,以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护理管理是指通过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来为临床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2]。学者范利等认为[13],慢性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会带来衰弱失能增加、医疗资源过度消耗、社会负担系数增大等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对慢性病的护理管理和预防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以及人们对慢性病特点认识的加深和护理要求的提高,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慢性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发现,目前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存在“慢性病患者遵医行为差”、“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慢性病患者心理问题显著”、“管理效果评估不及时、不完善”、“患者护理需求与护理资源不对等”、“出院后的护理管理缺乏”等问题。可见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亟待相关工作者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水平。另外本研究发现,对策实施后6个月患者的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行为遵从率(96.54%、91.92%、90.77%)均高于对策实施前(84.23%、77.31%、79.23%),且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策实施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策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提示针对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利于患者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考虑是因为加强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加治疗信心,掌握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重视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有效排解不良情绪。健全慢性病管理评估机制则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慢性病评估的重视程度,为护理人员及时、有效评估慢性病管理效果提供参考。强化护理队伍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避免资源浪费,缓解了高峰时段人员不足的矛盾。而重视院外护理则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全程护理服务,保证了护理服务的连续性。

综上,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而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则可以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及时发现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以便不断提高慢性病的护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松,杨郗,徐高洁, 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及遵医行为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5):10-11.

[2]刘诗莉,李莉,杨海琴, 等.贵州省遵义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评估[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23):2559-2565.

[3]赵贵美,袁玮,杨桂华, 等.国外慢性病管理模式及对我国慢性病护理管理的启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12(6):741-743.

[4]王一然,王奇金.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解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7):828-831.

[5]廖茂,程潇艺,王燕.基于问题导向的慢性病护理干预行为对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1):1697-1702.

[6]喻萍,崔海松,董晨杰, 等.共同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7):1161-1164.

[7]谢博,张慧敏,韩雪, 等.多维度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的研制与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4):131-133.

[8]谢颖,童立纺,赵庆华.医养结合机构慢性病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9):1-4.

[9]陈赟,郭欣,施雁.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812-3814.

[10]王琦,张红梅,张逍显, 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9):1617-1620.

[11]蓝爱春,李玲丽,金安岳, 等.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及对医疗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2):26-28.

[12]彭香荣.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 (23):P.24-24.

[13]范利,邹晓.我国老年慢性病管理及预防保健的重要意义[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0,23(2):145-1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