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社区社会企业发展的现实价值与政策建议
王贵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贵锌 ,. 浅析发展社区社会企业发展的现实价值与政策建议[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6.
摘要: 社区社会企业是近来基层治理过程的新事物,兼具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特殊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但社区社会企业存在认识不够、业务单一及政策不足等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维度进行不断探索。
关键词: 社区社会企业;社区治理
DOI:10.12721/ccn.2023.157036
基金资助:

社区社会企业是近年在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被定义的新概念,是兼具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特殊组织。社区社会企业是由社区居委会作为特别法人的社会企业,具备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社区发展治理问题的独特优势。在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发展社区社会企业可以为破解当前“自治深不了、市场管不了、财政兜不了”的社区治理困境提供新思路,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满足社区居民多元需求、激发社区治理活力等有积极作用。

一、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的现实价值

(一)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社区社会企业在解决群众生活难点堵点痛点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强社区两委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比如西部某市一社区于2019年底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社会企业(物业管理),该公司接手一个无人管理的农贸市场,不仅解决了农贸市场过去“脏乱差”问题,而且运营首年获利17万元(其中15万元用于社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困难群众生活帮扶等),次年营利达30万元,除继续反哺本社区治理外,还将利润的20%支持其它社区改善办公条件,同时,也为社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居民增收。该社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对社区两委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减轻财政负担。以上述西部某市为例,社区办公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总额2-5万元不等,用于水电、报刊、文印耗材、通讯、差旅、小型维修等日常运行支出。问卷调查显示,83%的受访社区认为划拨的办公经费不够用,17%认为勉强够用,社区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较为普遍。社区社会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运营,将大部分盈利用于社区治理,可以有效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社区办公经费或其它资金缺口,减轻财政负担。走访中,许多书记都把社区社会企业和乡村集体经济类比,认为“社区社会企业是集体企业,有利于壮大城镇社区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三)撬动社区居民自治,激发参与积极性。基于上述西部某市调研发现,社区社会企业运营较好的社区,居民代表在参与公司运营及讨论社区事务等过程中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度、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多数居民对开办社区社会企业表示拥护,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希望能为社区发展出一份力。

二、社区社会企业发展的现状

社区社会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西部某地级市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认知度不高。当前,社区社会企业在社会居民及社会干部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在问卷“未成立社区社会企业原因”选项中,45%的社区居民和干部选择“对社区社会企业不知道不了解”;访谈中,一些社区干部将社区社会企业单纯的理解为一般企业或公益组织。

(二)主营业务单一。社区社会企业经营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屋出租、停车场管理等两个方面,而服务居民多样性需求方面的业务较少。其中,开展房屋出租业务的占50%,开展停车场管理业务的占41%。运营方式主要依靠社区辖内的待开发地块、机关单位搬离后空房、公共用房等闲置公共资源获取资产性收益。因此,我市社区社会企业既具有投资小、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但也存在业务单一、发展能力不足以及资产使用合规性等问题。

(三)政策支撑明显不足。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社区社会企业相关政策法规,但各地在探索过程中相继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政策。如成都市在2018年4月出台《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鼓励城乡社区依照《公司法》投资创办社会企业;成都市武侯区在2021年8月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的实施办法(试行)》;成都市金牛区在2022年6月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的试行办法》,从政策上进一步支持、鼓励、引导、规范社区企业发展,以破解社区社会企业发展面临的社会认知不足、主体动力不足、资金不足、企业发展能力薄弱、监管机制缺失等突出问题。

三、促进社区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成都市社区社会企业起步较早,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如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为老人就餐服务而打造的“侨家伙食团”,新都区正因社区为解决社区困难群众就业问题而成立的“成都市新都区正因金瑞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发起成立的具有全国品牌影响力的“黉门宜邻”公司等都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推广。针对当前社区社会企业发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协同推进。

(一)构建政策体系。一是出台社会企业认定办法,明确社区社会企业标准,理顺社区社会企业概念的底部逻辑,便于统一使用“社区社会企业”称谓。二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我市社区社会企业发展的方向、规模、进度以及分类指导等要求。三是出台鼓励政策,重点围绕孵化培育、企业注册、发展壮大等环节,给予社区社会企业税收优惠、贷款融资、奖励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支持、引导、帮助有条件的社区先行先试。四是搭建服务平台,如创建社区社会企业孵化中心、发展基金、人才库、注册特别通道等服务平台,助推社区社会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

(二)激发主体活力。充分调动社区“两委”和社区居民积极性,激发社区社会企业主体活力。一是加强宣传,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企业使命和价值的认同。二是妥善解决社区“两委”委员兼职报酬问题,在培养经营管理者的为民服务情怀的同时,建立一套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办法。三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社区“两委”大胆探索和实践,宽容干部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为担当者担当。

(三)提高发展能力。基于主营业务单一,服务社区发展和居民需求能力不足等问题,着力提高社区社会企业发展能力。一是做好发展定位,充分发掘社区闲置资源和居民需求,鼓励社区社会企业积极介入体量小、周期长、利润低,但是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发挥其独特优势和社会价值。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培育社会企业家精神。三是拓展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性社区社会企业(多个社区组团发展社区社会企业)、先进社区带动后进社区的抱团式社区社会企业等发展模式。四是打造交流平台,适时举办全市或川南区域社区社会企业策划大赛、创业大赛、发展论坛等,提升企业发展格局和竞争能力。

(四)加强工作保障。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统揽大局、协调各方的优势,促进企业成长壮大。二是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促进社区社会企业发展办公室”,统筹民政、市场监管、镇(街道)等有关社区社会企业管理服务的各方力量,合力助推社区社会企业发展,重点在服务社区社会企业注册成立、业务指导、规范运行等方面,引导社区社会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商业活动和兑现社会责任。三是加强监督,联合相关业务指导部门和纪检部门开展专业监督,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媒体、社区居民的监督作用,促进社区社会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王贵锌(1974-)男,汉族,四川富顺人,中共自贡市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党校研究生。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