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以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几率的不断升高,促使老年人群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明显增加,从而产生消极、负面情绪,由此导致现今临床上老年抑郁症就诊患者出现上升。抑郁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累疾病,以情绪消极、悲观厌世、自卑抑郁等疾病表现形式,对患者个人行为、工作及生活等方面均会造成严重干扰性影响[1]。为使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诊疗期间心理、精神状态能够得到有效调整,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方式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针对性调整患者精神压力及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因疾病所导致患者不良情绪,从而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充分维护患者预后良好生活质量,可见显著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94例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本院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课题研究,经随机平均分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分配患者47例,常规组中25例患者为男性,22例患者为女性,年龄64岁至85岁,年龄平均值为(72.18±2.32)岁,患抑郁症时间1年至9年,平均值(4.52±0.48)年;实验组中27例患者为男性,2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65岁至83岁,年龄平均值为(72.02±1.98)岁,患抑郁症时间2年至8年,平均值(4.26±0.74)年,比对基线资料,两组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临床护理采取传统护理方式:对以入院患者开展病情监护,管理患者遵循医嘱进行用药,以此控制患者病情,预防危害性事件发生。
实验组临床护理采取心理疏导+精神护理方式,详细方法如下。
(1)资料采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个人信息、病史等信息做详细采集,充分掌握患者资料,对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拟定,依据患者个体差异性,选取适用于患者的方式开展护理工作,从而使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开展,保障护理质量。
(2)心理疏导:在患者就诊期间,护理人员需以热情、友善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抵触感,拉近彼此距离,沟通过程中对患者心理状态开展测试评估,观察患者个人行为,分析疾病影响因素,积极引导患者倾诉,缓解其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开展心理疏导干预,以此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
(3)生活状态调整:定期组织社会性活动,鼓励患者进行参与,活动中可为患者讲解抑郁症致病成因、影响因素、治疗预期效果等内容,纠正患者错误疾病认知,引导患者诊疗配合积极性,活动后患者可自行与病友进行沟通交流,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及人际交往能力,从而降低疾病不良影响。
(4)认知引导:为使患者能够在临床诊疗、护理后回归正常家庭生活,维护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对患者自我认知、社会价值等方面开展引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以此使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恢复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患者营造轻松、舒适的就诊、生活环境,避免外在因素造成患者情绪变化,从而保障患者预后良好生活质量,对疾病复发情况做到有效防控。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组间护理开展前后采用焦虑、抑郁评估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试评估,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心理状态越差,反之越好,分析两组临床护理干预实施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干预价值,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X²检验计数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P<0.05。
2.结果
将两组心理状态评估得分进行对比,实验组护理开展后,心理状态各项评估得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护理效果好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比较(分,x̄±s) n=94
3.讨论
人体进入老年阶段后,精神状态、机体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均会出现明显衰退情况,加之现今老年人群独居、空巢等现象的出现,促使抑郁症老年患者发病几率持续升高,如不及时接受临床治疗干预,随病情进展可造成患者自杀、自残等行为,且易受患者所处环境、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复发,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由此可见,抑郁症已然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高发疾病之一。
心理疏导在临床上能够对患者因疾病因素所致不良心理状态起到良好改善作用,以维护患者心理健康为目的,引导患者进行倾诉,配合心理干预,以此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精神护理是以改善患者疾病认知,降低患者精神压力为目的临床护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诊疗依从性等方面起到显著引导作用[3]。将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进行联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使患者以疾病所致不良情绪、心理压力等得到进一步缓解,促进患者对自身疾病产生正确认知,从而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4]。此外,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的开展,还可以使患者诊疗期间依从性及配合积极性等方面得到有效引导,对临床诊疗、护理工作开展可以起到显著引导作用,因此具有显著护理干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存在显著实施意义[5]。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开展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护理效果好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能够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起到良好干预作用,有效开展后可显著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建议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桦.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3):144-146.
[2]周鑫.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老年慢性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8):29-30.
[3]汤敬伟.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措施[J].智慧健康,2019,5(12):95-96.
[4]王春秀.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524-3526.
[5]高丽华.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