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幼儿正处于品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幼儿品格教育重点培养幼儿感恩、自信、耐心、尊重、勇气、分享等品格。对于常规说教的教育活动,图画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绘本更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促使品格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一、筛选适龄绘本,挖掘品格价值,构建品格体系
(一)贴近生活,寻求共鸣
幼儿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与生活经验有关的绘本更具有说服力,孩子的种种感受更能在绘本中找到答案。因此,我们应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绘本,丰富品格的教育内涵。
比如绘本《胡萝卜种子》中的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大家都说不会发芽结果,但小男孩透露绝对的自信心,谁都没能动摇他的决心,依旧每天坚持照顾胡萝卜,拔草、浇水、施肥,最终长出一颗大大的胡萝卜。绘本中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坚持不放弃,任何事不半途而废的品格形象。
正是因为我园地处乡村结合部,很多家庭都有种植地,种植活动对于我园幼儿来说自然且亲切,真实存在且亲身体验过。这样的绘本能更好地触及孩子心灵的情绪感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品格发展。
(二)选择适龄绘本,关注分层阅读
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点各有不同,我们需要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对于具有直接行动思维特点的小班幼儿,要尽量选择一些有直观形象的主角、情节简单的绘本。比如:小班绘本《一会儿要等多久》很有代入感,能引发孩子们的高度共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耐心等待。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一起去露营》中“合作与分工”看似很难理解的概念,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孩子理解各有所长,取长补短就可以组成一个整体去完成那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借助绘本资源,有效阅读策略,助力幼儿品格发展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温馨、宽松的阅读环境能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应筛选出幼儿易接受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图画形象,通过剪影粘贴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以一种隐性的、渗透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幼儿,在幼儿心中种下品格种子,升华品格情感。
利用墙面环境创设,以无声的环境教育人,让墙面会“说话”。譬如:做“勇气”主题活动的时,在墙面通过图文的方式诠释对“勇气”的理解。将对“勇气”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幼儿行为图片,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去了解勇气。
在公共阅读区投放《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独一无二的你》《凯能行》《勇敢者游戏》《小老鼠的漫长一夜》等绘本。通过阅读区域去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
在班级设置“品格小明星”“好品格展示墙”“品格新星”等激发幼儿建立良好的品格。
(二)有效阅读策略,升华品格主题
1. 教师引领,多层次引导
绘本中的教育性是教师应紧抓的特点,绘本繁多,只求数量的泛读不如筛选提炼的精读细读,教师此时应该是一个引领者、指导者、点拨者,借助多媒体,利用有趣的故事人物,融入相应的手势、丰富的语言让幼儿沉浸在绘本阅读中去感受品格情感。比如:中班《彩虹色的花》中教师可以准备故事角色头饰,通过表演解读故事内容,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到分享的甜蜜,懂得并学会帮助他人。
2.合理提问,重视情感体验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开放式提问帮助幼儿深度学习,丰富问答方式,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幼儿对品格的深入思考和情感体验。在大班《大脚丫跳芭蕾》里,老师首先利用绘本构建人物形象,引导式提问大脚丫贝琳达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接着再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和贝琳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注重提问的递进性,提升幼儿情感体验的实效性,从而引导幼儿不畏挫折,坚持自我,让孩子养成坚韧的品格。
(三)游戏延伸,深化品格情感
幼儿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游戏,在做中玩,玩中学更能将品格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丰富的游戏材料支撑下和可操作的游戏情景下,幼儿在游戏中更能深刻理解绘本角色的想法和行为,产生情感共鸣,构建自我的品格情感体系。
1、绘玩
完成绘本故事阅读只是第一步,结合品格绘本开展相应的延伸活动是必要的。比如提取绘本中角色元素加上故事情节融合创新进行绘本表演更能让幼儿理解其中的品格内涵。譬如我们将《蚂蚁和西瓜》绘本中的情景角色搬到了角色游戏中,蚂蚁和孩子有着一个相同点,也是生活中比较弱势的、力量小的象征。幼儿们在自我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的表演过程中对绘本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蚂蚁的勤奋、乐天、团结、分享、分担的品格感染。
2、绘画
绘画,是孩子表现自我情感的一个重要方式,孩子通过画画来展现内心世界和思维空间。教师提取绘本中有趣的可操作点,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设计成不同的绘画游戏。在真实绘画体验中内化孩子的品格。例如:绘本《点》中叫瓦士缇的小女孩在闹情绪,她发泄似的在纸上戳了一个点点,没想到老师却把它的点当作佳作挂在墙上。瓦士缇受到鼓舞最后画出来很多奇妙的点并成功举行了画展,瓦士缇也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了另一个愿意画直线的小男孩……
首先绘本故事中间接告诉了孩子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遇到情绪该怎么去化解,同时老师避开了行为背后的情绪,正面评价这幅画的特别,帮孩子转移和释放情绪。其次是塑造自信心并重拾勇气。当画挂在了教室的墙上,让孩子有了自信心并对画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最后是同理心,在画展结束的时候,小女孩鼓励一个非常自卑的小男孩创作!这就是爱的传递。
三、结语
幼儿品格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和全面性的基础工程。孩子们通过对绘本的阅读、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中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有效的绘本阅读能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构建幼儿品格精神世界,幼儿的品格会进一步形成,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兢. 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
[2] 陈睿睿. 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3.
[3] 王彦峰,唐彬.幼儿品格教育;绘本阅读的作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