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各地“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科类培训逐渐退出市场,为非学科类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课外体育培训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益匪浅。首先,不少小学生原本用于学科类培训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得到大量释放,这就为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培训提供客观条件。其次,新时代的城市父母会更注重子女素质的全面培养,艺术体育类培训正成为家长的重要选择。再次,与学校体育课大班化短课时以及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相比,课外体育培训的小班化兴趣培养教学模式备受初中生青睐。最后,小学生为了更好地加深同伴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会相约一起参加同一项目的体育培训。
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
(一)学生们的参与动机。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正确且积极的,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体育活动开展的作用与价值,并且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参与到其中。经过实际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慢慢喜欢上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还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有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们的参与动机,扩大体育项目的宣传与普及,合理安排体育课程,设计好活动内容,在根本上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体育锻炼热情。
(二)缺少专业的体育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体育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是决定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与前提。近些年来,学校为体育运动课程的开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支持,逐步升级与完善了学校内部的场地设施,但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由于缺少专业性的体育场地和训练器材引发的各种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当前学校训练场地的范围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体育场地和训练器材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到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落实不到位。当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活动内容单一方面,许多学校在带领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通常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运动训练组织竞赛的优势项目中。一些学校给体育教师分工,为他们分配相应的指导工作,但是因为学生数量众多,不同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各有不同,因为教师数量和自身专业局限等原因,学生们无法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得到专业化的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不同项目的需求,进而限制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与积极性,课外体育活动无法有序地开展和落实[1]。
二、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对策
(一)促进资源整合,解决资源缺乏问题。目前,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学校体育教师,虽然也有一些学校引入了相关专业人员,但数量较少。鉴于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体育场地缺乏等问题,学校可以考虑与校外机构和社区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和社区的场地资源,做好资源的合理分配。除场地资源外,学校还可从校外机构引入优秀师资或专业人员,以改善学校开展的课后体育延时服务项目少、缺乏特色、对学生吸引力不够的现状。各中小学还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各类体育院校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同时,参与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也不失为高校学生实践学习的良好机会。
(二)运用有趣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运动项目训练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积极且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注意力全部关注到本次项目训练当中来。由于体育运动项目当中的很多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不到位,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动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运动项目的发现背景以及有趣故事来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看到每一项体育运动的发现往往实际隐藏在生活当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体育运动的原理和作用开始教学,再结合小学生自己关注的点来进行体育的理论知识教学,从而增加小学生对体育的喜爱。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有了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而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体育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一些创新。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单独讲授、示范教学的方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多教授学生运动与训练的方法,引入民间体育运动、组织体育运动比赛等,以更好地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比如,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足球运动实施教学,重点是通过动画展现、亲自示范、小组互动等方式,教授学生颠球、短传、带球、停球等足球基本功,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三)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在课后服务体育活动中不在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在体育训练中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项目训练,而不是只要求学生完成教学目标。除了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还要学习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黑板式”课程,使教学更加生动、充实。在传统的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主要是起到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对于困难的运动项目,即使反复展示所有的动作,也有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学效果不好,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多媒体教学法是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开展体育活动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运动项目的相关视频,学习每个运动步骤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正确的体育动作示范,全方位地给学生展示动作。
(四)多渠道增加体育教师的供给。优秀退役运动员任职体育教师,既是新时代背景下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顶层设计的发展目标[2]。鉴于中小学生对体育课后服务的需求、家长的高度期望以及缺乏体育教师的现实困境,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采取更多行动,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体育教师的供给。建议结合传统方式将以下群体纳入中小学体育专职或兼职教师群体,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体育服务。一是退役优秀运动员。退役优秀运动员经过了长期艰苦而专业的训练,懂得如何练,可以转型为体育教师。二是退休教师。教育部门可以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借助社会资源,与有资质、能力高、热爱体育运动的教师合作,请他们指导孩子进行体育运动。三是各级体校的教练。在某种程度上,各级专业的教练不仅是体育教练,而且是更专业、更有洞察力的体育教师。
三、结论:
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肥胖率的增加,无不凸显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利用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并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倩.“双减”背景下小学“5+2”延时课后服务现状调查[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1.
[2]闫龙.加强体育课外活动引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