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处于快速进步的阶段中,对于教育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对于加强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提出了相关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学校要切实做到以健康为第一的教育工作,应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丰富其课外实践,特别是一些寄宿制小学更应如此。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当中就指出了,除了每天上午的课间操,还应该对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提供有效保障,要完成这些就要严格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寄宿制学校当中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程,开展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还可以使其心理及身体得到放松。
一、寄宿制小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一)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结合作和良性竞争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参加体育锻炼能明显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其身体发育有积极影响。同时,在体育锻炼尤其是集体项目中,小学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团队合作,例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项目。同时也会产生竞争和对抗。团队合作可以使小学生互帮互助,提升集体归属感,更好地帮助其融人群体,融入社会。而对抗的意识是在体育运动中人本能的一种反应,人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会再次转化为自我突破的动力,激发自身潜能。小学生不仅能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良性的对抗与合作让其得到快速自我成长。
(二)规范生活作息,培养积极的心态
坚持早睡早起,定期进行身体锻炼,可以培养小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品格。此外,长时间坚持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保证大脑充足供氧、血液循环正常、降低生病的概率、提高学生的脑力[1]。例如,学校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跑操、做操等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通过体育活动增强记忆力和思维反应能力,集中精力继续吸收知识。
二、寄宿制小学体育锻炼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合理分配体育锻炼的时间
寄宿制小学的学生由于长期居住在学校宿舍,与学校教师和同学相处的时间比较长。由于学生作息时间安排相对固定,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统一的起床到上课时段,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晨练活动。
除了开展特色晨练体育活动之外,还可以利用放学到吃饭之前的时间段、饭后到晚自习前的时间段,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可以班级单位为单位,也可以小组自由组合为单位。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尽可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二)充分利用大课间开展体育锻炼
寄宿制小学的各类教育活动当中大课间活动无疑是最不应该忽视的一项活动内容,通过保证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提供一个运动、发展自己体能身体素质的有效空间,这样学生也便能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在面对学习活动时也将更加积极投入,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起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一些体育锻炼,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2]。利用大课间活动凸显出大课间活动的价值,因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活动的设计方向应当是要引导学生能够动起来,并且适当地增加运动时间提升学生的运动效率,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
在寄宿制小学中,教师要以体育课为推手,开展各类特色体育锻炼活动,帮助学生锻炼体育综合技能、提升体育核心素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思维认知情况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高效、多样的体育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在形式多样、种类新颖的体育活动中,锻炼身心健康意识、培养顽强体育精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寄宿制体育教师要结合本校的特点,为学生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体育训练内容更丰富、成效更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活动组织时,教师要坚持小型、多样活动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价值和作用,保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掌握体育活动的参与方法和技巧,进而取得体育活动的圆满成功,既锻炼了寄宿制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培养了寄宿制学生的体育精神[3]。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一些舞蹈类的活动形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选出几支简单且能够促使学生活动的团体舞蹈,并且在课间活动当中带领学生学习,在学生能够牢固掌握体育舞蹈之后再换一些难度较大的团体体育舞蹈、教授给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学生的审美素养也在此过程中得到熏陶,对发展学生其他方面能力来说也是有着极大辅助作用的。
(四)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内容与强度
寄宿制小学在开展体育锻炼时,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精心筛选体育活动内容,既要适应当下学生生理及心理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满足学生健身和娱乐的需求,又要体现体育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多重价值。立足学校实际,以社团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包括基本的速度、平衡、灵敏、耐力、柔韧、力量素质类;基本的走、跑、跳、投掷、爬、钻、跨越等相关能力的锻炼;常见的校园篮球、乒乓球、足球、体育游戏等。通过体育锻炼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毅勇敢的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五)扩大基础的体育设施
想要将寄宿制小学的体育锻炼更好的开展,让师生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学校里的体育资源也需要进一步的扩张,无论是体育的活动场地,还是体育的器材以及体育老师等资源,都需要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扩充。学校可以向有关教育部门进行体育基础设施的启动资金的申请,用审批的专项资金,进行学校体育的基础器材的购置,招聘更多的专业体育老师,扩充寄宿制小学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范围,争取在外部条件上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支持,让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之中,在兴趣的指引下,了解体育并进行相关的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和相关器材。严格要求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及素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今后的寄宿制小学体育教学中,还需要学校不断关注体育教学方面的不足,同时也要求体育教师们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学课程,多多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锻炼活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静雯 ,李昆前 ,王亚路 .寄宿制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20).
[2]庄赞阳.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3):162-163.
[3]宋娟.开展快乐教学,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浅析小学体育快乐教育策略[J].学周刊,2017(3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