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蔬菜种植工作在我国各地广泛开展,种植管理也在随之升级。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很多地区管理蔬菜种植工作时,在种植技术合理应用与病虫害管理方面仍存在欠缺。为改变这一现状,这正是本文围绕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价值
1.1提升蔬菜产量与品质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合理应用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通过先进的蔬菜种植管理理念,与多种现阶段最新型的种植手段,为蔬菜打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蔬菜能够更加健壮生长,促进整体产量与品质提升,并且有助于增强蔬菜的食用安全性。
1.2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化学成分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蔬菜能够绿色化、无公害化生长,食用后能够有效避免对人体造成中毒等意外损害。现阶段在我国各地区蔬菜种植农户中广泛宣传推广,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1.3增强蔬菜种植业经济效益
蔬菜种植时农户在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辅助下,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蔬菜种植技术的优势应用价值,并且更加充分地找出蔬菜生长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改善[1]。有效降低蔬菜产生病虫害的概率,农业与整体蔬菜种植行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大幅度提升。
2.常见的蔬菜种植技术
2.1种子处理
蔬菜种子在正式种植播种前,通常需要对种子进行精心处理。首先,农户需要根据蔬菜市场需求、所在地气候、光照、水源、地形等方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类型的种子。并且选购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种子的性能与质量,适用的蔬菜种子需要具备较强的抗病灾、抗寒、耐旱等方面性能,种子外观需要饱满,禁止选择表面霉烂破损的蔬菜种子。其次,种子在选定后需要进行浸泡与拌种处理,根据实际蔬菜种植要求,与种子的具体性能,选择合适类型的化学药剂添加在温水中,之后放置蔬菜种子,在混合均匀后进行充分浸泡。在浸泡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水温与浸泡时间,确保蔬菜种子充分消毒杀菌。最后,蔬菜种子浸泡后,农户需要进行晾晒与催芽处理。在种植地中选择光照充足的区域,将全部种子均匀摊铺晾晒,将蔬菜种子的活性激发,保障能够提升存活率与出芽率。
2.2整地播种
种子处理后,农户需要对种植地土壤进行处理,为后续的播种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首先,农户可以进行翻耕整地,对土壤进行深耕处理,深耕过程中将土壤中的障碍物进行彻底清除,确保土壤表面平整,蔬菜生长土壤干净。同时在整地过程中,农户需要注重病虫害防治,将存在于土壤内部的害虫卵进行彻底消灭,防止滋生害虫。并且农户可以在土壤中喷洒杀菌剂,减少蔬菜病虫害产生概率[2]。其次,在蔬菜种子播种前,农户需要注意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保障播种后,蔬菜种子能够健康生长。播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播种量与播种密度,避免过量播种或密度过小,导致部分蔬菜种子生长时,无法汲取到足量的养分。播种后农户可以在蔬菜种子苗床上覆盖适量的薄土,并铺设塑料薄膜,能够延缓苗床土壤的水分流失。铺设时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塑料薄膜,避免影响蔬菜种子的透气性能。
2.3田间管理
蔬菜种子在种植后,农户需要对生长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管理,确保蔬菜能够健康生长。首先,农户需要进行水肥管理,在施肥过程中农户需要根据蔬菜的实际生长情况,确定具体的施肥量及施肥次数,施肥后可以使用相关仪器检验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确保施肥量合理。在肥料类型方面,农户可以向蔬菜施加基础的底肥、有机肥、微量化学元素肥,并进行适当的追肥处理,保障蔬菜能够健壮生长。在灌溉方面,农户可以根据所在地实际降水量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量与次数,避免水分过少施加,导致蔬菜水分生长需求短缺,水分施加过多,导致蔬菜产生涝灾,蔬菜的抗病灾能力下降产生病虫害。其次,农户需要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注重种植地的温湿度控制,在每日气温较低时间段,应及时做好低温防冻管理,并合理控制土壤的温湿度,避免蔬菜产生冻灾。
3.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要点
3.1农业防治技术
农户可以在蔬菜的日常田间管理工作中,通过补苗的形式提高蔬菜的生长质量,防止产生病虫害。首先,蔬菜生长过程中,农户在田间管理时需要加大观察力度,找出生长状况不佳的劣质苗。例如,对于生长速度过慢或停滞、色泽异常、明显病变枯萎的蔬菜幼苗,农户如果观察到需要及时进行拔除清理。之后及时选购补充高质量的蔬菜幼苗进行种植,提升蔬菜的品质与质量,预防病虫害[3]。其次,农户在向种植地补充蔬菜幼苗后,需要定期仔细观察补充苗的具体生长发育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再次进行补种、移植等处理。
3.2生物防治技术
在害虫天敌形式的生物病虫害防治中,农户需要在蔬菜种植地产生病虫害时仔细观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判断出病虫害的具体类型。之后选择针对性的天敌,引入种植地中产生病虫害的区域,引诱害虫与天敌进行自相残杀,高效达成病虫害防治目的。采用引入病虫害天敌的生物防治方法,能够避免对蔬菜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具有对环境污染破坏小、操作简易、治理效果较为明显等方面的优势应用特点。农户可以采用现阶段较为先进的微生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在蔬菜产生病虫害时,根据害虫的类型、性能、繁殖规律等方面具体情况,将真菌、细菌等多种不同类型微生物注入蔬菜中。对蔬菜种植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破坏较小,可以更好地保障蔬菜的种植与生长质量。
3.3化学防治技术
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之前,农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类型的化学药剂。采购过程中需要选择对蔬菜生长危害小、环境污染破坏小、防治效果较强的安全化学药剂。选定后实际使用时,需要将化学药剂的喷洒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化学药剂中的有毒物质、有害细菌等,在蔬菜中和蔬菜表面上的残留能够减少,蔬菜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生长。在喷洒化学药剂时,除了具体的类型,农户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喷洒防治方法。对病虫害的具体类型及习性进行仔细分析,按照病虫害特点,选择最佳的化学防治手段。
3.4物理防治技术
农户可以将物理防治技术,与蔬菜的相关种植技术相结合,进行病虫害防治。例如,在大棚类的蔬菜种植中,农户可以采用高温闷棚种植技术,利用物理温度将害虫进行灭杀,主要适用于卵菌病、枯萎病等相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同时高温闷棚技术的应用,除了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能够将蔬菜种植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吸收,使土壤的整体肥力增强,防止施肥时蔬菜的根系部位出现烧灼。在茄子类蔬菜的种植工作中,农户防治病虫害时,可以将物理防治技术,与嫁接换根的茄子种植技术相结合。种植过程中农户可以使用砧木物理工具,对茄子进行嫁接换根,能够有效预防茄子后续生长过程中,产生枯萎病、黄萎病等类型的病虫害,促进茄子蔬菜实现高产。
结论:综上所述,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整体蔬菜种植质量。必须聚焦蔬菜产量与品质、农业现代化发展、蔬菜种植业经济效益等方面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价值,结合常见的蔬菜种植技术,采取相关的病虫害防治要点,保障系列蔬菜种植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艾永刚,王光辉,邢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河南农业,2023,(32):16-17.
[2]刘玉霞.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11):68-70.
[3]刘维.浅析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机,2023,54(12):86-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