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前教育局势下,部分学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将体育竞技视为重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群体强身健体,因此应将身体素质锻炼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同时进行,这样则能促使大学生群体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更要基于学生主体能力和诉求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皆能随之增强。
一、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从某种角度讲,运动训练属于竞技体育的具体表现,通过科学且合理的运动训练能够使预期体育目标全面实现,一般来讲,训练所指的是在体育教练员和院校教师专业指导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与成绩所设计的训练和体育学习过程。而在具体训练时,常会因为各种因素而直接影响到最终运动训练效果,其中受教育程度、训练场地、学生自身素质、运动项目场地条件以及运动训练规则等皆是影响训练质量的主要因素。此外,从理论层面分析,运动训练也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因为其具有极为明显的教育特征:首先通过训练可使学生文化素质有所提升,教师应知道参加运动训练这一过程正是学生的培训过程,并且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和文化教育,也有助于大学生主体综合文化能力与文化素养有明显提升[1]。其次,作为体育竞技的特殊形式,体育运动带有较强的职业需要,简单来讲则是参与训练的人员要能够做到以职业体育理论知识为前提,有计划性的进行运动训练。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互动融合发展策略
(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
为进一步促进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实现融合发展,教师应立足大学生能力及学习需求科学设计体育训练计划,同时也要有效培养其体育意识。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对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更要对课堂内容加以完善,使学生能够对体育学习重要性有深刻认知;另外,教师也要对体育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应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健康训练[2]。例如,对于一些难度极高的运动技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该动作的完成效果,随后为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将一个动作分解为多个部分;待观察结束后,教师即可组织学生展开训练。通过持续性的教学创新,既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也可帮助大学生群体强化自身体育观念,而这对体育教学指导性作用发挥也有极大影响力。
(二)提升体育教学技能训练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最佳理论指导
高校体育教学常会对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规则进行详细介绍,其目的是让大学生群体积累更多体育知识,以确保其能够对各项体育运动有充分了解。但是,考虑到高校在实施体育技能教学时整体范围宽泛,所以学生难以对一些专项体育训练内容熟练掌握,从而导致其体育素养较为薄弱,甚至有少数学生无法自主进行体育训练。但为促进体育教学能够与运动训练融合发展,教师应对大学生主体爱好和能力加以分析,也要以此为前提设计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教学,以促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并为后续运动训练奠定基础。以“跨栏跑运动训练”为例,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教师除要向大学生群体讲解相关运动规则外,也要基于该运动项目组织技巧训练教学,这样既能满足学生主体对跨栏技能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可为其进行自主锻炼做好相关准备[3]。具体实践环节,可在地面摆放技巧垫,随后要求大学生以跨越水沟的方式进行助跑和跨越,通过该方式可让其对跨栏动作有一定直观感受;接下来待学生对该项目有所了解后即可尝试利用橡皮筋代替跨栏栏杆,组织学生展开训练,最后,由教师亲自演示跨栏的正规动作,并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通过这种针对性技巧训练,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更熟练的掌握各项运动技巧和要领,同时也有利于其体育素养不断增强。
(三)将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强化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掌握程度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极为常见,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开展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运动规则,同时对其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提升有极大促进。但若能够借助体育活动将运动训练深度结合,则可为大学生主体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强化提供强有力保障。仍以跨栏跑教学为例,体育活动开展教师可将跨跑训练全面贯穿,以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实践过程中,为保护学生安全和学习有效性,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随后利用橡皮筋替代栏杆组织各小组进行跨栏竞赛。训练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将之前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在实际运动训练中进行运用和检验;与此同时,如此训练也能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四)融合学校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专项训练
高校通过组织运动会能够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群体体育竞技精神,所以在教学和运动训练协同发展中,教师也可对校运动会等特色体育活动加以运用,从而更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设计运动训练教学。例如,运动会正式开始前,教师即可根据班中学生所报名的体育竞赛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训练,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每组的竞赛项目着重讲解训练技巧,并且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进一步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与竞争意识。
结论:综上所述,实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融合发展对于大学生体育意识、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强化都有超强促进作用。因此,为确保两者深度融合,教师应通过多重策略入手,改进体育教学方案和运动训练形式,以确保学生在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同时,其综合能力与运动素养皆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陆锦华.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互动发展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4):65-66.
[2]王体刚.浅论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互动模式[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6):119-121.
[3]俞同.分级教学法的应用——以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11(07):92-93.
作者简介:龙大华,男,汉族,籍贯:广西桂林 生于:1975-02,工作单位:鄂州职业大学,单位省市:湖北省鄂州市,单位邮编:436000,职称: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