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长江精神和新闻思想
胡政之曾告诫范长江:“做记者须有才、学、识三长,而品格之修养,意志的锻炼,尤为重要。……如果不甘为不忠、不信、不义的新闻记者,便须努力于才能学识的修养。①”范长江同志用一生践行此种新闻品格,也让我们学习到了他的新闻精神。而当谈到范长江精神,一般是指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品质。
1.实事求是,严谨求真的写作态度
范长江在做了正式的新闻记者后忧心忡忡,不知道在自己的职务上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记者这个职业,幸好有胡政之告诉他”诚“字做新闻记者最要紧的事,这个法则被范长江终身铭记。做人诚,做事实,写文真,范长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新闻记者的“诚”字。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就是为了考察抗战大后方,亲身实践走过四川西北、甘肃、陕西、青海、内蒙等地区,记录下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民族风情,真实的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的民族问题,为后世留下宝贵翔实的历史研究材料。
2.坚持新闻为民的精神
从范长江的著作《西线风云》《记者工作随想》中可以看出他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广交好友,扎根群众。他经常餐风露宿、把新闻采访工作同人民的需要紧紧结合起来,坚持深入群众生活,历尽艰险,才写出了众多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优秀新闻作品。
3.新闻要有政治性
“没有正确的政治认识,等于航海的船没有了指南针。新闻工作变动最大,等于交通工具中的飞机,如果没有了定向,乱飞一阵,非闯祸不可!⑤”范长江认为政治工作为新闻工作提供方向,新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前锋,新闻工作与政治工作联结,谈对时代政治,新闻宣传将发挥其重大作用。在一个民族问题中,新闻的党性必不可少,那就是新闻的方向,新闻的方向只有有了民族性,才能为国家的共同利益而奋斗。这样的新闻思想不仅给当时抗战时期的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当今的新闻从业者也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首要准则。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络成为信息的发布、传播者,海量信息导致信源真假难辨,真实性有待查证。
2.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
互联网传播信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传播速度快,新闻时效性强。当一个事件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各新闻媒体为了抢占先机,吸引受众眼球,纷纷将事件报道转发,同质化内容严重,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受众的流失。
3.传统媒体的竞争力下降
传统媒体只能由媒体向大众传播信息,传播类型为单向传播,受众很难向传者反馈,是被动接收;新媒体可以及时收到受众的信息得到反馈,传者与受众之间为双向互动传播,两者联系紧密。新媒体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主要媒介。传统的从业人员也开始谋求自身的改变,向新媒体靠拢。
3.1.1以“诚”写“真”
范长江先生坚持的是一个“诚”字,不仅做人要诚,写文也要诚,新闻要追求求真务实,客观记录大众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在当今时代,新闻界面对的隐忧如此之多,白岩松曾说当今的新闻界是“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新闻从业者在面对时代的生存压力下逐渐抛弃自己“产好粮”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输出好的作品,才能长足发展。
3.1.2内容至上,开拓创新
通过阅读范长江的新闻集册,能够找到他文章中材料多彩,视野开阔的一面,这些都是他到第一现场用自己的亲身所感所想写出来的。与此同时,范长江的新闻通讯有大量优美的描写性语言,采用了散文游记的写作方法,让他的新闻通讯独特的美感和创造性,开创了中国旅行通讯的新文体,受到群众的热烈追捧。做好“真实”的根基,遵循“内容至上”的理念,做权威、可信的新闻,让媒体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成为可靠新闻的标杆。
3.1.3贴近群众
范长江新闻关注的焦点始终为人民群众,新闻都应以群众为落脚点。他在《记者工作随想》中谈:“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与受众的联系互动,重视群众的反馈,改变原来的单向传播转向多向传播,在媒体融合中形成立体化的传播模态,提高用户的黏性。
3.2.1媒体融合,主流媒体加强宣传
主流媒体在通过互联网平台技术融合发展,提升自身的权威性与专业度的同时,以范长江新闻精神为导向,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如“两微一端”,短视频app等加强范长江精神的思想宣传,引导自媒体平台向善发展。
3.2.2大数据分析,为民众选取有价值的新闻
媒体融合的道路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依靠大数据分析,通过对于用户群体分布、用户喜好以及用户自身标签来探索用户行为,为其量身定制精准化的服务内容。像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互联网企业,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数据优势,可以精准算出用户喜爱的内容推荐。
3.2.3人机互动技术发展,让新闻更真实可感
著名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观点。当前所有的媒介都是人感官上的延伸,文字与报纸是人视觉上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系统的延伸,电视是人听觉、视觉、触觉感官上的综合延伸。人机互动技术的开发,可以调动人体全部感官参与到媒介中去,这一技术应用在新闻领域,即为“沉浸式新闻”。“沉浸式新闻”主要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让人感受到在新闻第一现场发生的事实,让受众与新闻产生情感联系,感受“沉浸式”体验。世界上,现有过的沉浸式新闻报道案例有:新华社360°Vlog全景世园会、美国前线节目组VR新闻作品《After Solitary》、英国虚拟现实重构犯罪现场等。
八十五年前,范长江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客观记录自己在西北行的经历,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示了“叙事性视觉主义”(narrative visualism),营造了受众在现场的生动感与真实感。如今虚拟现实出现,人机互动技术的发展,让更真实可感的“沉浸式新闻”成为可能,激发了受众在新闻现场的参与感、关联感和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发展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把内容为王贯彻到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互联网思维统领新闻内容生产,以范长江新闻精神做思想指导,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开拓长江精神在新时代下的思想内涵,形成“互联网+”条件下新价值产出的主要方向和思想,从而为当今媒体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沈谱.范长江新闻文集(上)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3.
[2]弘扬长江精神,不断增强 “四力”[J].贾永.新闻战线,2020(11).
[3]抗战时期以范长江为核心的记者群建构研究[J].陈锐;高卫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