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范长江新闻思想的开拓
陈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敏,. “互联网+”时代下范长江新闻思想的开拓[J]. 中国新闻传播,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8263.
摘要:
范长江,我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新闻思想在当时指导了大量新闻从业者的实践,后不断传承发展,对现代的新闻工作者也有特别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下,如何继续发扬范长江精神,是本文探讨的内容。结合“互联网+”平台,以媒体融合发展和大数据云计算为线索,找到长江精神传播的方式方法,用长江精神指导当代新闻从业者在专业方面的实践。
关键词: 长江精神;媒体融合;互联网+
DOI:10.12721/ccn.2023.158263
基金资助:

一、范长江精神和新闻思想

胡政之曾告诫范长江:“做记者须有才、学、识三长,而品格之修养,意志的锻炼,尤为重要。……如果不甘为不忠、不信、不义的新闻记者,便须努力于才能学识的修养。①”范长江同志用一生践行此种新闻品格,也让我们学习到了他的新闻精神。而当谈到范长江精神,一般是指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品质。

1.实事求是,严谨求真的写作态度

范长江在做了正式的新闻记者后忧心忡忡,不知道在自己的职务上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记者这个职业,幸好有胡政之告诉他”诚“字做新闻记者最要紧的事,这个法则被范长江终身铭记。做人诚,做事实,写文真,范长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新闻记者的“诚”字。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就是为了考察抗战大后方,亲身实践走过四川西北、甘肃、陕西、青海、内蒙等地区,记录下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民族风情,真实的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的民族问题,为后世留下宝贵翔实的历史研究材料。

2.坚持新闻为民的精神

从范长江的著作《西线风云》《记者工作随想》中可以看出他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广交好友,扎根群众。他经常餐风露宿、把新闻采访工作同人民的需要紧紧结合起来,坚持深入群众生活,历尽艰险,才写出了众多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优秀新闻作品。

3.新闻要有政治性

“没有正确的政治认识,等于航海的船没有了指南针。新闻工作变动最大,等于交通工具中的飞机,如果没有了定向,乱飞一阵,非闯祸不可!⑤”范长江认为政治工作为新闻工作提供方向,新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前锋,新闻工作与政治工作联结,谈对时代政治,新闻宣传将发挥其重大作用。在一个民族问题中,新闻的党性必不可少,那就是新闻的方向,新闻的方向只有有了民族性,才能为国家的共同利益而奋斗。这样的新闻思想不仅给当时抗战时期的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当今的新闻从业者也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困境

1.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首要准则。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络成为信息的发布、传播者,海量信息导致信源真假难辨,真实性有待查证。

2.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

互联网传播信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传播速度快,新闻时效性强。当一个事件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各新闻媒体为了抢占先机,吸引受众眼球,纷纷将事件报道转发,同质化内容严重,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受众的流失。

3.传统媒体的竞争力下降

传统媒体只能由媒体向大众传播信息,传播类型为单向传播,受众很难向传者反馈,是被动接收;新媒体可以及时收到受众的信息得到反馈,传者与受众之间为双向互动传播,两者联系紧密。新媒体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主要媒介。传统的从业人员也开始谋求自身的改变,向新媒体靠拢。

三、“互联网+”时代下范长江精神的开拓

3.1“互联网+”时代下长江精神的延伸

3.1.1以“诚”写“真”

范长江先生坚持的是一个“诚”字,不仅做人要诚,写文也要诚,新闻要追求求真务实,客观记录大众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在当今时代,新闻界面对的隐忧如此之多,白岩松曾说当今的新闻界是“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新闻从业者在面对时代的生存压力下逐渐抛弃自己“产好粮”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输出好的作品,才能长足发展。

3.1.2内容至上,开拓创新

通过阅读范长江的新闻集册,能够找到他文章中材料多彩,视野开阔的一面,这些都是他到第一现场用自己的亲身所感所想写出来的。与此同时,范长江的新闻通讯有大量优美的描写性语言,采用了散文游记的写作方法,让他的新闻通讯独特的美感和创造性,开创了中国旅行通讯的新文体,受到群众的热烈追捧。做好“真实”的根基,遵循“内容至上”的理念,做权威、可信的新闻,让媒体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成为可靠新闻的标杆。

3.1.3贴近群众

范长江新闻关注的焦点始终为人民群众,新闻都应以群众为落脚点。他在《记者工作随想》中谈:“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与受众的联系互动,重视群众的反馈,改变原来的单向传播转向多向传播,在媒体融合中形成立体化的传播模态,提高用户的黏性。

3.2“互联网+”时代下开拓长江精神的途径

3.2.1媒体融合,主流媒体加强宣传

主流媒体在通过互联网平台技术融合发展,提升自身的权威性与专业度的同时,以范长江新闻精神为导向,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如“两微一端”,短视频app等加强范长江精神的思想宣传,引导自媒体平台向善发展。

3.2.2大数据分析,为民众选取有价值的新闻

媒体融合的道路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依靠大数据分析,通过对于用户群体分布、用户喜好以及用户自身标签来探索用户行为,为其量身定制精准化的服务内容。像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互联网企业,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数据优势,可以精准算出用户喜爱的内容推荐。

3.2.3人机互动技术发展,让新闻更真实可感

著名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观点。当前所有的媒介都是人感官上的延伸,文字与报纸是人视觉上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系统的延伸,电视是人听觉、视觉、触觉感官上的综合延伸。人机互动技术的开发,可以调动人体全部感官参与到媒介中去,这一技术应用在新闻领域,即为“沉浸式新闻”。“沉浸式新闻”主要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让人感受到在新闻第一现场发生的事实,让受众与新闻产生情感联系,感受“沉浸式”体验。世界上,现有过的沉浸式新闻报道案例有:新华社360°Vlog全景世园会、美国前线节目组VR新闻作品《After Solitary》、英国虚拟现实重构犯罪现场等。

八十五年前,范长江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客观记录自己在西北行的经历,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示了“叙事性视觉主义”(narrative visualism),营造了受众在现场的生动感与真实感。如今虚拟现实出现,人机互动技术的发展,让更真实可感的“沉浸式新闻”成为可能,激发了受众在新闻现场的参与感、关联感和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发展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把内容为王贯彻到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互联网思维统领新闻内容生产,以范长江新闻精神做思想指导,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开拓长江精神在新时代下的思想内涵,形成“互联网+”条件下新价值产出的主要方向和思想,从而为当今媒体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沈谱.范长江新闻文集(上)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3.
[2]弘扬长江精神,不断增强 “四力”[J].贾永.新闻战线,2020(11).
[3]抗战时期以范长江为核心的记者群建构研究[J].陈锐;高卫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