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以黔西市第二中学为例
颜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颜义 ,. “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以黔西市第二中学为例[J]. 体育学报,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151.
摘要:
在“双减”背景之下,各个学校都需要结合新时代政策的要求,全方位地落实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优化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本文通过调查本校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深入了解学校对大课间活动内容、形式的选择,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等情况,发现并提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得出相应的对策,为“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双减大课间体育活动
DOI:10.12721/ccn.2022.157151
基金资助:

一、“双减”背景下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课间开展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

大课间形式和内容单一也是常见的问题,因为很多学校的大课间都是以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跑步等形式为主,学生根本提不起活动的兴趣,导致各种理由请病假,不愿意参加活动的情况大有存在。大课间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素质,也可以起到缓解学习压力的作用,但是学生缺少参与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实施效果。如果学校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创新大课间形式和内容,能够灵活多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校大课间活动主要以跑操为主体,中间穿插有兔子舞和几种形式跳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2.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和器材不足会导致很多体育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主要是因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缺少对大课间活动的足够重视,导致用于活动场地和器材的经费较少。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和器材,很多体育活动很难开展。而且,从当前中小学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来看,大多数中小学在场地和器材上很难满足学生的使用,尤其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更是难上加难。我校运动场地仅有四个篮球场和一个两百米4个跑道的田径场,总占地面积6510平方米,全校学生共2501人,人均占地面积2.6平方米,场地严重不足。

3.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少体育活动的兴趣、身体状况以及学生的意志力不足等,而且学生自身因素对于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情况起到直接影响。因为学生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很难主动参加到体育活动中,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懒惰不愿意参加。我国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不高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正是因为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经常生病不能按时参加体育活动,在这种恶性循环中造成大课间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4.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大课间活动实施效果

在应试教育思想中,学校的关注点在升学率,教师的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成绩,而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保证学生的成绩,教师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很少有时间用于体育锻炼。现阶段,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从应试教育思想中走出来,一部分学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会将升入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生作为学习的目的。在这种思想理念下,尤其是高三学生每天都有完不成的学习任务,整天埋头苦读,体育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上一些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太大期望,认为不应该耽误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只要保证学习成绩就可以了。因为应试教育思想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太多压力导致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

5.参与活动的主体单一

大家都片面的认为大课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忽略了教师的参与,加之教师本身对此认识不够,也由于平时繁重工作的原因,很少加入体育锻炼。因此,在操场上通常都是学生在活动,很少有教师活动的身影,没有形成师生共同参与锻炼的场面。

二、“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措施

1.创新、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我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进场(5分钟);第二部分:准备活动(3分钟)热身;第三部分:跑操(8分钟):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第四部分:身体素质练习(5分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五部分:特色展示(3分钟):展示体育锻炼风貌;第六部分:放松活动(1分钟):放松身心;第七部分:退场(5分钟)。

2.重视学校活动场地的规划和器材的经费投入

活动场地和器材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保障,学校领导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同时,应该积极号召学生爱护器材和场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器材和场地的利用率。此外,开展大课间活动过程中,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应该给予支持和配合,统筹协调,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一是反复检查核验,排除场地器材的安全隐患,确保场地器材安全可用。二是优化布局,确保场地器材最大化使用,且科学美观,如运用彩线代替白线,增强视觉效果。三是满足锻炼效果指向。在安全、科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活动效果这一终极目标,强化场地器材服务于内容、服务于练习的原则,如通过增加障碍的难度来提高运动强度和激发学生兴趣。

3.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在于学生缺少活动的兴趣,所以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喜好,并加强体育运用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明确体育活动对自身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起到的作用,鼓励学生多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会改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效果。

4.加大力度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理念

在教育背景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除了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影响以外,对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也带来极大的影响。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师对本学科的认识,甚至造成了体育教师的思想束缚,认为体育学科并不重要,也不会对学生的考学和就业产生影响。在这种思想下大课间活动很难有序地进行,导致体育教师的工作流于形式。所以,学校领导应该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理想,让教师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定期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学习与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解决大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5.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

积极鼓励班主任参与到班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教师带动学生一起运动,形成师生共同锻炼的场面。大课间活动的评价考核,要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成绩添加到先进个人及优秀班主任评选的条件中,不断激励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调查本校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深入了解学校对大课间活动内容、形式的选择,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等情况,发现并提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得出相应的对策,为“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参考建议。在“双减”的背景下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 对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改变传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适应“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要,把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及社会体育项目引进大课间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爽.如何让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开展得更有趣味性[J].青少年体育.2018(08):75-76.

作者简介:颜义(1986.01-),女,汉,贵州金沙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第二中学,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