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策略研究
林智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林智泉,. 小学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策略研究[J]. 教师教育与创新,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182.
摘要: 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增强素质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显著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技术要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保障整体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使学生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82
基金资助:

数学学科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学科教学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所以,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显得至关重要,也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融入信息技术,实现对二者优势的全面整合,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以及探索,有效实现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通过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更加优质地完成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以信息技术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是关键性的教学媒介,将其运用在教学的各个流程能有效促进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流程实现改革创新,将数学学科中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画形式,通过动画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中各种抽象知识点的记忆效果与理解程度,这不但有利于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活力与生机,同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待数学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以及思考中,这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与消化数学学科中的特殊知识点,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从本质上来讲,以信息化技术展开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逐步开辟出更加新颖的数学教学形式,创新课堂开展方式,综合运用班级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生对待课堂知识的兴趣,使之更愿意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以及分析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与消化课堂知识点,取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第二,信息化技术有利于创造更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讲,课堂学习氛围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让学生的内心平静下来,更加专心地参与到课堂知识的思考以及探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本质上来讲,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可以逐步将数学学科中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简单化,因此学生也更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引导展开对课堂知识点的剖析以及学习,并且学生之间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逐步解决数学学科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这也有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原动力,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为学生构建与学习内容相契合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组织中,需要全面考量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学习内容等多个方面,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教学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表内乘法”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 “花果山有一群小猴在山上玩耍,发现一棵大树上长出一个神奇的仙桃,令小猴们垂涎欲滴,都想将仙桃摘下来,此时孙悟空走过来,看着它们说道,要想把它摘下来,需要过我这关!”此时,多媒体教学课件显示孙悟空给出的问题24×25+22×25=?和(24+22)×25=?教师向学生提出“:你们能帮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在趣味情境的引导下,相继做出回答,并发现这个答案非常奇怪,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老师,为什么这两个等式结果一样,算式却不一样呢?”教师借此时机,导入有关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效果。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使教学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快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主要运用形象思维,而学习几何知识时,常常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空间意识,并构建起空间思维,但是因学生刚刚接触图形变换、翻转等情况,许多学生无法形成与之相契合的思维模式,容易出现“一转就蒙,一动就错”的情况,长此以往,不但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组织中,为了解决学生想象力低下的问题,会利用黑板绘图的方式,把整个图形的变化过程展现出来,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容易浪费宝贵的时间,给课堂充实度带来影响,加之黑板画图始终是平面展示,一旦遇到三维图形的变换,黑板画图难以直观展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信息技术可为学生展示图形变化的过程,学生能看到每个线条移动的变化方向,教师只需动一动鼠标,就能对图形变化的速度加以控制,也可通过正向变化、反向复原的方式,克服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育功能不单局限于常规的信息展示师还可运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意切换,确保事物在合理范围内展现出不同的角度但能让学生掌握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高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术手段,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策划上机训练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当学生一旦遇到学习问题时,可借助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向教师或者计算机系统发出求助,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引导与点拨,有助于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整体学习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趣味性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有着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索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为学生探索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想象能力激发提供良好的空间,从而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不再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功能,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为学生直观展现出来,加强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相互融合,突出学习内容的生动化、情境化、趣味化特点,以便牢牢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能把抽象复杂的学科知识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契合学生的直观认知规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经实践验证发现,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关键,并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高度认可,值得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景跟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1(12):20-2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07.

[2]张燕妮.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4160.

[3]呼嫒.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