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互动的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协作能力能够得到培养,“互帮互助,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模式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快乐体育”的精神。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展健美操教学活动,有助于彰显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开发学生体育潜能。
一、 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顺应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是针对当下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一项新型的课程改革模式,其要求当下的教师需在课堂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而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正符合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通过建立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自由地进行探讨,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整个过程中就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二)、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非常关键的阶段,其需要面临的是无比重要的高考。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的文化成绩上,忽略了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的发展。一些学生一头扎进学习,每天也不注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极差,出现了各种虚胖、贫血等不良状况,同时由于长期处于高压的学习状态下,心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高中生的成长。而合作教学理念让高中体育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该类课程中,在该课堂中获得身心的全面放松。
(三)、有利于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直以来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都不受重视,通常一周只会安排一节课,有时还会被文化课程所占用。这也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并不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一味的采用压迫式教学,让学生进行技能的掌握以及训练,也影响了该门课程质量的提升。相反在融入合作教学之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技能,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划分小组,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化开展。首先需要对班级成员的具体情况以及规模进行了解,例如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年龄、学习的能力以及性格等,基于这些因素合理划分小组人员。同时需要根据班级的规模,确定小组内部成员的数量。其次则是对成员职位的合理化分配,在这个环节分配的质量会影响教学的效率。通常可以先在小组内部确立一个小组长,而小组长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固定担任,而是由小组内部的成员轮流进行担任。小组内部的其他成员也需要担任一定的资料员、汇报员等工作,确保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在体育课程中有效进行互动。同时又拥有一定的负责人,统筹规划整个活动,以提升整个合作学习的效果。另外在分组的时候需要确立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即是在小组内部遵循差异化分配方式,成员和成员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竞赛。基于这样的小组成员分配,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合理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合理化分组之后,教师就需要确立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通常有些学习内容多个人学习往往比一个人学习效果会更好。只有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才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所布置的任务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者是挑战性,能够调动学生共同探讨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球类运动篮球》这一内容时,需要让学生初步建立运球,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的一些概念,同时可以在小组课前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运球、传球的一些基本技术。对于当下的高中生而言,很早就接触了篮球,也对篮球有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制作关于篮球的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前对运球的动作以及接球的技巧进行学习。在这个环节中,小组内部每个成员都会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学生进行演讲,将小组预习的成功通过口述以及动作表达的方式呈现,其他小组依次补充。通过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三)、融入小组竞争类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除了需要设置一些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合作之外,还应该在班级内部构建竞赛类的比赛,通过这类比赛,让学生感知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中长距离跑”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都无法克服跑步时存在的困难,尤其是长距离跑的时候,有很多学生都放慢脚步。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则可以基于小组创设竞赛类的比赛,通过这类比赛,提升学生的恒心、耐心、战胜自己的决心。如设置传火炬比赛,看哪一个小组传火炬的时间最短。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合理的设置每个成员的跑步距离,保证学生能够在发展区内获得自我的提升。在竞争的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其中,而且为了帮助小组获得最高成绩,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将手中的火炬传递给其他成员。在拼命奔跑的过程中,就是学生突破自身身体极限的时刻。在相互传递火炬时也会存在一定的技巧,对于小组成员之间默契度考验也较高。在这类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学习质量就会不断的提升。
(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师都是将学生进行割裂看待,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最终的成绩,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以个人为主。而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则是以小组的共同总体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模式,这和传统的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是不同的。其有利于实现组内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互助,在这类评价方式中,学生不再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而是将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这种思想一旦形成,便有利于小组其他成员的体育成绩的提升,促使学生在一种竞争,但同时又处于合作的学习状态中,实现互补以及提升。例如像上文所说的篮球教学,在开展篮球活动时,需要学生具备团队意识。教师在评价时也应该针对整个小组,而并未小组长或者某个人,要将其看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合作学习的质量才能够不断提升。
结语: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形式,既可以促进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又可以使得课堂的气氛生动活泼,充满生机。还能够较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与信心。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学习的效率,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歆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李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