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随着“房住不炒”等相关政策方针的出台,中国城镇化建设已从大规模增量发展阶段转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项目增速放缓,推动城市更新向绿色、宜居、智慧、低碳方向发展,实现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未来城乡建设领域的重要任务。让建筑如何更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也是建筑师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
1 既有建筑改造理念变化
(1)既有建筑改造是对已经存在的建筑物进行改造和重新设计的过程。这种改造可以是为了满足新的功能需求、提升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或者修复和更新老化的部分。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城市和地区差异显著的国家来说,要建立一个协调的城市发展体系,并根据城市实施政策。近年来,突出的问题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资源型城市完全可以依靠城市更新来完成产业布局升级,完成城市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避免由于城市支柱产业的流失而导致城市空心化和人口空心化的问题。(2)恢复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更新是指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有机体,以实现自我健康更新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造优质空间,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也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态修复不仅完成了城市的再生,而且有效提升了土地价值,实现了城市更新的正反馈。中国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更新、城市生态修复和韧性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为城市绿色发展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指明了方向。(3)挖掘潜力,从拆改到规划管理。既有建筑的改造更多的是为了增强建筑的物理功能、承载能力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全面多样,要求提升软实力向城市规划、管理要效率。
2 既有建筑改造设计要点
2.1 建筑改造
明确改造的目标和需求,例如增加空间、改善功能、提升能源效率等,这有助于指导后续的设计工作。对既有建筑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了解其结构、材料、技术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限制,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根据改造目标和现场调研的结果,制定多个设计方案。考虑到建筑的结构、功能、美学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评估,包括结构分析、材料选择、施工可行性等,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了解当地的建筑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改造设计符合相关的法律和标准。评估改造设计的预算,包括材料、劳动力、施工和其他相关费用,确保改造设计在预算范围内。
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必须符合本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中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包括围护结构和建筑设备系统,防水、保温、采暖是重点。在围护结构方面,通过增加防水和防护设计,确保建筑消防安全和防水气密性,同时也提高了建筑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增加外窗及透光幕墙的气密性来提高既有建筑的隔热性能。建筑设备系统方面,通过供暖系统节能设计设置室温调控装置,提高建筑供暖设备的节能性能,通过照明系统增加节能控制,提高照明系统节能要求。
2.2 结构加固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是评价建筑结构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筑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这三项指标一直是评价人员控制的重点内容。然而,随着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老建筑的这三项指标已难以满足现代工程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加固和改造处理。只有经过加固后才能继续使用。目前,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分支,我国建筑加固工程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发展,相关技术逐渐完善,工程实践经验越来越多,为加固改造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国家和行业已出台相应的加固改造标准,指导施工单位科学施工,进一步提高改造工程质量。建筑加固改造的意义和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使建筑物满足现代社会的使用要求,增加建筑结构功能;另一方面,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针对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制定优化措施,从而消除隐患影响,提高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对于一些需要保护的建筑结构,通过加固改造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2.3 智能化改造
楼宇智能化改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通信自动化系统:包括语音和传真服务、数据报文处理、可视电话定位、楼宇电视、音频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监控系统是改造工作的指定难点,专门在主要通道、大堂、电梯厅等重要场所和敏感区域安装电视监控设备。该网关可以实时监控区域内人员的活动状态,监控和记录外部人员的出入境状态,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该系统具有报警联动、预设定位、对应区域摄像头动态记录等多种功能。在实际操作中,该系统将人防、物防和技防三个方面有效地结合和统一起来。(2)设备自动化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对上述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智能监控,既能节省人力资源,又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改造而成的智能建筑是一个有头脑、集成化、功能完善的产品,当接到上级下达的指令时,就能及时作出准确判断并向下发号施令。智能建筑内的子系统及3A系统共同构成了设备与控制系统,3A系统既计算机网络、通信及信息技术,能实现对建筑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化监测,集成管理各类信息资源等。
2.4 合理改造
对于城市来说,建筑是一个重要的记忆载体。在城市更新的早期阶段,应充分调查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并对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符合继续使用条件的建筑应按照规划进行规划和定位,并进行合理的改造。通过调整原有的使用功能、空间划分、屋顶和立面效果等,使旧建筑能够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在改造既有建筑的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建筑布局进行适用性改造,确保新功能与旧空间的有机结合。改造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的使用需求出发,加强建筑功能的适用性。通过重新定义既有建筑中的建筑空间,在以前单一的功能空间中添加新的功能,从而有效地重复使用旧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实现区域复兴和再繁荣。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长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双碳”背景下,作为中国能耗最高的行业之一,建筑业必须坚定转型,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规划建设,改造既有建筑,为实现中国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畅.既有建筑改造更新设计策略[J].中华建设,2020(06):120-121.
[2] 刘宁.简析既有建筑改造及建筑改造中的项目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0(0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