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属于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造成的[1]。一些患者感染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其本身会成为病毒携带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时,会导致带状疱疹发作,同时带状疱疹表现为沿神经走行分布[2]。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临床症状为低热、食欲下降,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耳带状疱疹、眼带状疱疹、其他不典型的带状疱疹类型。并且,患上带状疱疹后,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感,特别是老年患者,伴有剧烈的疼痛,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3]。现阶段,主要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即抗病毒、止痛、对症治疗等,然而远期疗效一般。有关学者提出,采用药物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优势显著。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具体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众多治疗患者中,选取100例带状疱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样本对象,时间段为2021年06月-2022年12月,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年龄段为40岁至74岁,中间值为(47.13±2.62)岁,最短病程为0.2个月至13个月,中间值为(7.23±1.71)个月,从学历水平来看,小学及以下为21例,初中为19例,高中及以上为1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2,年龄段为41岁至75岁,中间值为(48.33±2.56)岁,最短病程0.3个月至12个月,中间值为(6.89±1.59)个月,从学历水平来看,小学及以下为23例,初中为16例,高中及以上为11例。上述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具有一致性(P>0.05)。100例患者和其家属都签字同意本次试验,同时获得了我院相关科室的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相关诊断患者[4];临床资料完整患者;配合度较高患者。
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依从性较低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造血功能异常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龙胆泻肝汤组方剂如下:150g的黄岑,15g的车前子、大青叶、生地黄、焦栀子,9g龙胆草、泽泻、白芍,6g甘草。针对合并脓疱患者,可在上述方剂中增加15g的蒲公英、板蓝根;针对出现重度疼痛患者,增加延胡索30g、一半剂量的川悚子;针对合并失眠的患者,增加生大黄6g。用水进行煎服,每天400 mL,分两次服用,进行为期两周的治疗。
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外,增加火针、拔罐、夹脊穴穴位注射。把火针放在酒精灯上方,烧红后快速点刺患者患处,当患者疱疹破裂可停止。然后,应用闪火法进行拔火罐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如BMI、部位等合理选择其罐体大小,保持大约10min的留罐时间。拔罐后,应用消毒巾对拔罐位置进行擦拭,针对其放血的位置可进行多次拔罐,当拔罐位置未流出鲜血即为合适,每天两次,进行为期三天的治疗。夹脊穴穴位注射,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其准确位置是从第1胸椎-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取皮区相应的受损神经节。一般取两个相邻的夹脊穴每个部位注射药物,重组人干扰素alB注射液(规格:30ug:lml/支),共4支,每次30万IU;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规格5ml*0.1g*5支),共4支,每次0.1g;维生素B12注射液(规格1ml:0. 5mg*10支)共4支,每次0. 5mg。倘若患者病情严重,可增加5mg的地塞米松,治疗有效后剂量减半。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从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皮损结痂时间进行评定。
(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分,总共10分,最终患者得分越高,提示疼痛程度更为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上述获得数据,本文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²检验,如果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皮损结痂时间明显更短,各个数据相比存在明显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x̄±s,分)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
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临床上,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科疾病,比较常见。主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入侵机体造成的局部、全身性皮肤炎症,发病较急,通常出现在患者的胸腹部、腰背部、颜面部,一般表现为密集的疱疹带,情况严重的会导致疱疹块形成,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灼热感,一些患者还会伴发高热等症状,特别是部分机体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其病情更为严重,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6]。中医学领域,带状疱疹的形状和蛇行比较接近,因此中医上也把带状疱疹称为“蛇窜疮”,又因为带状疱疹在腰肋间比较多发,所以也被称为“缠腰火丹” 。所以,临床对于带状疱疹患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良好缓解。
龙胆泻肝汤中,黄芩味苦、性寒,可起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龙胆草味苦、性寒,在泻肝胆火、清热燥湿具有显著优势;大青叶、焦栀子作臣药,在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面效果显著;泽泻、白芍有利于平抑肝阳、养血调经。按照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后遗神经痛属于神经性疼痛,绝大多数在带状疱疹爆发后持续1或者3个月以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相关报道称,带状疱疹治疗后出现后遗神经痛患者,其脑部S1区、岛叶、额叶、丘脑、顶叶下叶、杏仁核、纹状体脑血流呈明显增加情况,并且改变了壳核和部分区域,进而降低了患者脑部感觉、记忆、情绪相关脑区局部效率。有关学者,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后遗神经痛大脑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的功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和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后遗神经痛人群在疼痛基质、颞叶和脑干表现出异常的自发脑活动。因此,针对带状疱疹,仅采用常规龙胆泻肝汤治疗存在较大的不足,与中医外治法一起治疗效果更为良好。现阶段,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有以下方式:三棱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拔罐疗法、毫针疗法。本次试验中,主要采用的是火针、拔管治疗、夹脊穴穴位注射[7]。火针疗法,即把针烧红后,对其特定部位进行迅速刺入,该方式有助于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以有效缓解其疼痛;并且,同时还能起到健脾利湿、助阳化气、引热外达、泻火解毒等作用。拔罐的优势在于,有助于疏经活络、行气活血、止痛等。夹脊穴穴位注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其尽快恢复。联合上述方式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缓解其各种疼痛症状。本文结果显示,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皮损结痂时间明显更短,均有显著显著(P<0.05)。由此提示,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更加。临床有关学者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结果和上述相符[8]。另外,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缓解的疼痛。
综上所述,针对带状疱疹患者,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皮损结痂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红岭,王坤.清热利湿解毒法治疗湿热内蕴证带状疱疹[J].吉林中医药,2022,42(11):1310-1313.
[2]王庆华.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4):158-161.
[3]包海军,乌敦毕力格.浅谈蒙医和西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28(10):29-31.
[4]徐慧,张黎黎.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价值研究[J].系统医学,2020,5(6):1-3.
[5]胡敏莉,李丹.活血化瘀中药膏方外用配合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5):92-95.
[6]李玉琴,李全伟,陈吉祥,等.腹针结合基础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9):43-46.
[7]李进红.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研究[J].系统医学,2022,7(15):27-30.
[8]张贞妹,陈碧容,陈红.专题健康教育联合针对性疼痛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