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我国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探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和实施途径,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将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高校学生自我修养教育中的基本思想
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和学习行为等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坚持以修身教育为基础,从“修德、修智、修行”三个层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注意把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做一名理想坚定、勇于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高校要将修德教育作为根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引导大学生做新时代的新青年。高校要以修智教育为核心,对学风进行全方位的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持续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新时代青年。高校要将修行教育作为重点,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标准进行规范,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艰苦奋斗,努力成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和健康向上的新时代青年。高校要以“修德、修智、修行”三个方面为中心,把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的修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切实地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几点思考
1.要有强烈的理想和信念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理想信念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理想信念的确立,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重大。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如果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他们就不可避免地会走偏。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坚强的理想信念,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再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接着就可以投入到实践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达到人生的目的。用革命精神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学习,学会更多的为祖国服务的技能。与此同时,在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要自觉地抵御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腐朽的思想,拒绝各种不良的引诱,在大学时期就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2.加论文化传播的内容和途径,提升人们的认识水平
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政课的讲授,是培养学生精神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战场。但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灌输,仍然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方式。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时代的差异,以及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重大变化,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识和接受。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环境的物质文化建设、规章制度社会文化建设、行动社会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化建设中。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各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交流活动,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其中,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最后,要充分发挥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特别是校园在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挖掘出校园文明在教育中的作用。
3.创新内容确保教育实质
在学风体系发展过程中,学风建设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作用的主要关照对象。因此,高校必须把探求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本质作为目标导向,来进行建设内容的创新,以此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育创新的需要。学风是指在正常学习环境中,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追求,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学风建设为指导,教育领域的发展需要经济和文化的支撑,在当前经济和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大学要拓宽学生学风建设的范围,保障学生学风的层次和维度的发展。因为受西方思想内涵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构建价值取向和核心价值体系时,无法保证内容的稳定。所以,高校应该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用,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积极的思想内涵,帮助他们将自己的理念和现实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第二,要加强对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要确保学风的完整性,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保持一致,要在学风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坚定的信仰,能够抵抗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侵蚀。
4.加速优化网络环境,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措施,健全各种制度,加强积极的宣传和积极的教育,把握好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动性。其次,要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各自优势,形成积极的舆论引导;二是要强化新闻媒介的监管,强化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功能;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充分利用舆论、经济和法律的力量来遏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加大对散播不实信息等行为的教育和惩罚力度,健全互联网监管制度,这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保证。此外,还可以借助学习强国、微博等新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针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在网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排除不良的网络影响,正确看待问题,改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
结语: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民族的进步,最主要的竞争力之一就是人才。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所以,在大学时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成为祖国,人民所需的合格人才,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的复兴。
参考文献:
[1]洪冰.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湖南社会科学,2015,(1):56-58.
[2]张会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