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产生矛盾教师没有及时引导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后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引导的情况下,他们不知道怎样用正确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幼儿会故意破坏他人的游戏材料,扰乱游戏秩序,占有他人的游戏空间,甚至会对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如:鹏鹏在一次角色游戏中,看到在玩“娃娃家”的安安玩得很开心,于是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我要当爸爸”但是遭到了同伴的一致拒绝:“不可以,我们人手已经足够了。”这时,鹏鹏马上把桌子上的材料抢了。教师看到后只是对鹏鹏说:“不可以这样。”随后就去忙其它事了。鹏鹏看到没有人理他就把材料都丢在了地上,安安也不甘示弱和鹏鹏打了起来。这不利于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所以教师的及时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师的指导欠缺灵活、具体、深入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在开展角色游戏中,很多时候角色的分配是由教师来确定的,并不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协商来确定角色的。每一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都不一样,有的安静、有的内向、有的活泼好动,教师如果让幼儿去扮演与自己性格相反的角色、幼儿适应角色的难度也会增加。
例如:在角色游戏的“娃娃家”中,晨晨和西西都很想当“妈妈”,但是“妈妈”的角色只有一个,导致了两个小朋友都在争抢“妈妈”的角色,互不相让,这时老师对西西说:“你去当公交车司机吧!”西西只能听老师的话去玩公交车了,但是西西只玩了一会儿就开始乱跑,不但不参与游戏还故意破坏其它小朋友的游戏材料。在这个案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西西因为教师的参与并随意的指派角色导致了西西对游戏失去了兴趣;此例子体现出了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时指导方法不当,不能够灵活的解决幼儿之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深入的去从根源去着手,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也得不到好的引导。
(三)教师对幼儿的兴趣了解不够清晰,无法进行正确指导
在进行角色游戏的开展时教师不够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没有用心去理解幼儿的想法。游戏开展前总是惯性把主题为幼儿制定好,幼儿只能按照教师的模板进行游戏。在游戏时处于被动状态且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会把现成的知识及答案告知幼儿,导致幼儿无法自主进行游戏的开展和与其他幼儿进行游戏的探究,限制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
例如:在一次的角色游戏中,男孩:“医生,我有点感冒了,给我拿点药吧!”女孩想了想,对拿药的女孩说:“你给他拿一些感冒灵颗粒吧!”这时老师询问到:“谁是医生啊?”女孩回答:“我是医生!”老师答:“要不然你们换一换吧,不要总是你一个人当医生。”当病人的女孩说:“我不想当病人,我想当医生给病人看病!”男孩和女孩都不满意自己的角色就跑到了其它的活动区域了,没有了医生和病人的游戏其它的小朋友也纷纷走了。在本案例中,教师在对小朋友的兴趣爱好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了盲目的介入指导,不仅没有使游戏进入更高层面的发展,反而打乱了整个游戏的秩序,影响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二、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对策
(一)正确对待幼儿交往冲突,帮助幼儿学会有秩序的交往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作为老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时,不要草草了事,应该马上上前了解事情的起因,然后和幼儿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如果一方做错了引导其向另一方道歉,如果是因为一个角色发生争吵则可以引导进行协商,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多样化形式的特点,可给幼儿提示,轮流扮演角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多种同类的材料投放到区角中。以榜样作为影响,建立奖惩制度,教师的评价为约束,从而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二)教师在游戏中多方位观察幼儿行为表现,进行适时教育
教师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应多注意观察幼儿,还要把自己也带入到游戏活动中才能切实体会到幼儿的心理活动方能发挥出作为教师的指导作用。
如,幼儿的能力处在发展阶段,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时对其交往能力也造成一定影响。在角色游戏时通常会因为与其它幼儿沟通不顺利而产生矛盾,从而影响游戏的进行。这时候教师灵活调节问题是关键到游戏能否继续进行,和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否能得到一个好的调节。
(三)在游戏中深入了解和挖掘幼儿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刚刚对世界展开认知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指导对的方向。有老师指导这是不够的,有一个了解和能够挖掘幼儿兴趣点的老师的指导才是幼儿认知和学习的明路。在角色游戏开展前教师应有一双利眼去挖掘幼儿兴趣,或与同伴交流兴趣爱好,推动其主动发展。当教师发现幼儿兴趣时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开展游戏主题时可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各有千秋但都是值得被尊重和挖掘的,只有教师在生活、游戏、教学中慢慢发掘才能够在角色游戏中运用到,角色游戏进行时才能给幼儿很好的体验感,不仅培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对幼儿的与老师与家长的表达与交流有进一步加深。
(四)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角色游戏
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在选择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如:看到的东西、喜欢的事物。要充分抓住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根据幼儿的心理及性格特点为起点,选择适宜幼儿的游戏形式。
如:“过家家”“做菜”的角色游戏,都是幼儿所经历过的生活场景。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才可以有话可说,有方向了游戏才可以更好的进行下去。“医生”“老师”“护士”“司机”都是幼儿所经常见到的角色,他们很喜欢这些角色,也很喜欢模仿。同时,幼儿也想接触到成人的世界中,想以成人的身份去尝试游戏。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点开展多元化的角色游戏。游戏的形式可以分成很多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游戏主题进行设置,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也可以由幼儿按照自己的喜欢选择游戏主题。在游戏中布置较真实的情景,让幼儿喜欢、乐意和同伴交流,这样,幼儿的交往能力会有所提高。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教师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应多注意观察幼儿的交往现状从改善和提升入手。通过角色的扮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条件,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灵活的运用交往技能,尽快适应社会化的交往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焱. 角色游戏在培养农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中的应用[J]. 教育界, 2020(15).
[2]徐佳薇.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J]. 幸福家庭, 2020(9).
[3]赵珊珊. 混龄游戏中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探究[J]. 人文之友, 2020, 000(005):279.
[4]张颖.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社交行为观察与矫正策略[C]// 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