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的传播受到内容的影响,由于其内容贴近民众且附有一定的趣味性,传播力较强。由于新闻需要增加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民生新闻需要不断的增加宣传分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民众对新闻信息要求更高,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民生新闻进行研究,有助于民生新闻的更好传播。对于民生新闻宣传和传播的同时重视,会提高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群众对社会的认同感。
一、民生新闻的传播性
从事实上来看,无论是新闻还是宣传,都是传播者遵循拉斯维尔线性传播模式,借助传播媒介将讯息传递给传播对象的过程[1]。民生新闻因其特有的接近新闻读者的属性,在本质层面增加了其广泛的传播属性,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新闻读者会成为新一轮的新闻传播者,增加了新闻的传播面。民生新闻的传播是由内而外决定的,分析民生新闻的传播性,可以增加对其宣传功能的认识,促进新闻影响力的扩大。
(一)民生新闻是新闻中具有较强传播力的新闻类型
民生新闻是新闻从内容层面进行分类的一种独特的类型,随着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传播媒介的结合势在必行,民生新闻应运而生[2]。从民生新闻产生的过程可以分析得出,民生新闻的内容覆盖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远离严肃新闻的说教性,也不同于娱乐新闻的消遣性,覆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制度和规范,得到民众的极大关注是必然的。其次,从民众独特的心理分析得出,在信息广泛传播的当下,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一旦被打破,会立刻引发受众的广泛讨论,一方面是因为受众的期待得到缺失,另一方面是因为新闻的真实性不同于虚构文学,真实事件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受众造成一定的行为影响力。因此民生新闻更需要注重传播力,但同时需要注意宣传和传播的结合,注重民生新闻的双重属性。
(二)民生新闻需要传播和宣传的双重性质
民生新闻的传播和宣传是新闻固有属性和发展属性的一种结合,传播和宣传的关系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传播中有很多宣传的要素,在实际的新闻宣传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的借助新闻传播的特点进行特定的宣传模式的定制,来达到最大化宣传的目的。
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民生新闻需要兼顾传播和宣传,之所以需要兼顾是因为强有力的传播性会在传播过程中覆盖宣传性。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新闻,软新闻提供知识,硬新闻进行宣传,民生新闻同时具有软新闻的覆盖性和硬新闻的普及性,覆盖性需要民生新闻尽可能的靠近民众的生活,用民众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采编播,普及型需要民生新闻尽可能的靠近国家的需要,从国家利益层面出发进行新闻的宣传工作。因此,民生新闻需要具备传播和宣传的双重性质。
二、网络时代民生新闻需要与宣传功能互动与融合
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传递速度的不断进步,新闻时效性更加快速,相比较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时效性不再是新闻的重点,新闻的内容才是核心,新闻内容的深入性和深度性直接决定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谈及新闻的传播就无法避免宣传,从本质讲宣传和传播具有本质区别,但在传播的具体过程中无法严格区分。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加注重新闻的内容,新媒体已经赋予新闻新的形式,新闻需要从内容出发,将宣传和传播进行兼容,提升新闻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
(一)网络时代民生新闻需要与宣传功能互动
无论是新闻传播的“事实”还是宣传传播的“观点”,都是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4]。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从来都是互动的,并不是单一的信息传播,单一的新闻传递很容易走向说教或者控制,因此当代信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互动”。
信息互动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是人类互通信息有无的有效方式。网络信息时代新闻互动功能的增加主要是为了满足新闻读者的表达欲望。例如在民生新闻中,互动评论功能的增加由于评论等新媒体平台功能的开发和设置增加了新闻的被监督性,同时增加了民众对于社会热点认知的缺陷或者理解错误。在后续的新闻宣传和传播中,民众对于新闻的反应,也从侧面反应民众对于当前社会的相关规则的认知程度和认知缺陷。
(二)网络时代民生新闻需要与宣传功能融合
传统的传播媒介以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为优势,新型传播媒介则以点对点、个性化定制的特点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5]。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基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新闻的传播和发展产生新的变化,民生新闻需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需要与宣传功能进行积极的适应。宣传功能连接国家意志和民众观念,需要作用于公民意志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民生新闻的宣传功能需要被重视。
由于民生新闻的特殊性,在与宣传功能进行适配时,需要重视基本语言的通俗性,使用民众可以读懂并且明确的语言,实际的采访过程也需要考虑民众的接受程度,在进行新媒体视频创作时,使用简单的而非复杂的剪辑方式,增加民众的接受面。网络时代新闻与宣传功能的结合,并非只是传统的国家意志宣传,而是基于民众的真实需求,进行合理的宣传和教育。民生新闻的宣传也不同于其他其他新闻的“硬”宣传,更加集中于实际生活,因此更加需要与宣传结合,将国家最新的政策和服务,及时传达给民众。在新闻宣传中秉持科学发展观,不仅可以促进民生新闻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将带动其他类型新闻的发展,促进新闻行业理念的更新与创新,带动整个国家新闻行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张金萍.从传播学角度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势[J].传播与版权,2019(06):12-13+21.
[2]叶宇琦.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J].传播力研究,2018,2(07):40-41.
[3]白跃新.从传播学角度论新闻与宣传的关系[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08):94-95.
[4]刘雪梅.刍议网络新闻传播的基本特点——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新闻传播方式的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11(04):42.
[5]柯泽.西方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新闻自由——从17世纪以来西方政治传播学历史文献的角度[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1(03):1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