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传统体育“高脚马”融入农村体育的研究
王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雪 ,.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高脚马”融入农村体育的研究[J]. 体育学报,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175.
摘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历史结晶,又是各民族历史长河中思想、精神及观念不断碰撞磨合的总体。弘扬传统文化,是个人历史使命和责任,又是国家更好更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人民生活实践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支撑着整个华夏民屹立。传统体育拥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特点,呈现缤纷多彩,百花齐放的姿态。体育的原始形态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融入生产劳动特性和民族情感抒发,以其独特的方式方法呈现,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高脚马”运动作为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魅力伫立于中华文化之林。
关键词: 高脚马;民族体育
DOI:10.12721/ccn.2022.157175
基金资助:

高脚马,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各县市广大土家苗寨盛行的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是该地区锻炼青少年和儿童的机智勇敢、快速灵活、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一项民间群众体育活动。农村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经费紧张等因素,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匮乏,现代体育活动开展不是很理想。而“高脚马”的器材制作简单,对资金和场地的要求不高。将其引入农村学校,不仅可以农村学校校方兴建体育设施资金压力,还能丰富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形成校本化课程,还可以提高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更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脚马”引入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的意义

(一)提高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现在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都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为主。这让的体育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学生不喜欢参与,从而导致学生体质下降,不能养成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淡化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而“高脚马”运动来源于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在强身健体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民族文化特色,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将“高脚马”运动引入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生理功能不断加强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这于新时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吻合。

(二)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体育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体育全球化的趋势。以西方价值观念为主导的体育全球化,构成了对民族体育文化的挤压,将对民族体育文化形成进一步的冲击。从过去一百年间西方体育对全球体坛主宰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一冲击在未来并无减弱之势。由此可见,体育全球化过程向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青少年是接受教育的广泛主体,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只有通过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使民族文化传承具备造血功能。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学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意识,从而受到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让他们今后更好的承担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脚马”引入农村体育课堂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高脚马”的人才相对匮乏,因此必须培养大量的特别师资力量。聘请民间艺人进入学校进行教学;通过培训班的方式来提高现有教师的技术水平。另外,在让教师掌握技术的同时也要强化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课程意识的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之一,他们往往偏重于技术的传授和教材的制作和使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载体形式。通过培训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研究等过程,达到能够自主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欠缺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所面临的另一最大困难,我们必须设法引导教师消除恐惧心理,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并从实践中掌握其方法与途径,提高自身的开发能力。

(二)编写地方性体育教材

要想丰富发展学校体育中的“高脚马”等民族传统体育,首先是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教材选编,教材的选编要因地、因校制宜,根据各民族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其具有运动价值及教育传承,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及启发性的原则相结合,编制适合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三)组织课余高脚马竞赛

通过开展高脚马课余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在相关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在校内可组织开展高脚马竞赛,参与校内竞赛的人员不受民族成份限制,既可是少数民族学生,也可是汉族学生,此类竞赛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健康。另外,依托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和人力资源等软件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建立高脚马项目学生社团。高脚马项目学生社团的成立,有利于形成较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吸引一定数量的成员,便于定期开展活动。建立学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研究协会,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学术研讨活动的开展,还可以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级学校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单项竞赛。

(四)社区合作提高群众文化自信

现阶段,国人对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较低,如何保护和传承“高脚马”运动应从思想意识着手。村寨活动、民俗节庆中充分展示“高脚马”运动技艺,突出竞技的魅力,彰显技艺的优美,体现对抗的观赏性,激发人们学习“高脚马”文化内在,宣传传统体育优势,建立民族体育文化自信。如:组建社区、村镇“高脚马”运动队,在广场、运动场进行锻炼,以及设立“高脚马”文化宣传栏,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和认识,并在社区、村镇广场设立免费体验或免费教学点,使民众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对于“高脚马”项目的深层认识,让更多民众尊重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由内而发的文化自信。

(五)将“高脚马”运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

一方面,首先,学校应重视开展“高脚马”项目,成立“高脚马”运动管理部门。再次,大力投入学校资金购买器械,建设训练场地,引进专业性师资,给予师资队伍薪资福利保障。最后,学校积极宣传推广“高脚马”运动文化内涵和鼓励学生体育健身。另一方面,将“高脚马”运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学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优势,积极将传统体育“高脚马”文化精髓、传统体育美德、历史发源等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魅力,接受并感受其内涵的洗礼,同时注重“高脚马”运动项目实操培养,设置“高脚马”运动考核项目。内容方面注重学生生长发育适应性而设定课程,训练方面更加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

(六)举办多种“高脚马”文化活动

一方面,学校经常性举办传统文化才艺展示活动或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有效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提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学校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校动会,将“高脚马”运动纳入竞赛行列,通过参与比赛提升“高脚马”技能,增进传统体育锻炼实践经验。最后,利用传统节日加大宣传传统文化节庆的力度,如:黑板报、宣传栏、文化节等,加强优秀文化教育,鼓励学生继承传统和发扬民族精神,在生活实践中得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贵州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研究[J]. 邓雪梅,熊袖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25).

[2]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合与发展[J]. 王彩霞.  汉字文化. 2020(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