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尝试
覃惠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覃惠群 ,.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尝试[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3.1. DOI:10.12723/ccn.2023.157007.
摘要:
素质教育盛行,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中。对此,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主动转换教学理念,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用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可以真正地融入到化学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化学;社会责任感;渗透策略
DOI:10.12723/ccn.2023.157007
基金资助: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当下,各个学科也越发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农村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化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教学时,教师有必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探究初中化学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

一、结合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内容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落到化学课堂中,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但传统的化学课堂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也只局限于某个场景,并不能满足学生立德树人的基本需要。鉴于此,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社会新闻话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社会进步与化学知识存在的内在联系。在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价值观。比如,在教学“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吉林某机械公司因易燃易爆物引发起火”这一社会热点事故,使学生可以比较深入地认识易燃易爆物品在产生反应之后给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而采用这样介绍社会热点话题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引入化学教育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化学教育史,使学生感悟化学的演变过程,了解化学推进我国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并由此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化学教育史的教授。如,笔者会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古代化学,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古猿人已经学会了利用能源的知识,明确我国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冶炼金属等知识,并由此向学生介绍这些化学发明的出现为我国以及人类文明带来的好处和意义。笔者会由古代化学转到近代化学,向学生介绍侯德榜和范旭东这两名爱国主义科学家为反西方的垄断而发明出碱并将专利公开的事迹,学生能够被这两名科学家的精神所感动,并由此意识到化学的发展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意义。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教育史,从而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用所学习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合理地引入化学教育史,从而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化学教育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心理研究学者认为,舒适、放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缓解或改善原来的沉闷乏味的课堂氛围,从而活跃学生的思想。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就会有比较浓厚的参与兴趣,并积极探究未知事物,就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激情,积极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讲授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给学生呈现二氧化碳在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用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对二氧化碳知识的认知,提高学习效率。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融合后的具体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分别通入盛有干燥石蕊试纸及湿润的石蕊试纸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自行观察各自变化,并引导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学生也能在更加轻松的氛围当中养成良好的质疑思维与创新意识,也能主动探索化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规范实验操作

初中化学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实验,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实验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知识,规范学生实验行为,从而让学生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在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实验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实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实验顺序不正确;有的学生不了解具体的实验步骤,总是看一步再做一步;有的学生不知该如何进行实验,久久不动手进行实验;还有的学生甚至在实验中大声吵闹,实验态度极其不端正。面对以上种种现象,笔者改进了教学方法,实施了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一段视频,详细地向学生展现了具体的实验方法,并监督学生将实验方法记录下来,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笔者会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实验行为,禁止学生交头接耳、大声吵闹,让学生认真地进行化学实验。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实验操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节知识,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规范实验操作,使学生具有科学态度,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有效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则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进行改进。农村教师有必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扩充自己的教学任务,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旭东.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感的调查与启示[J].化学教育,2020(9):74.

[2]饶慧伶,王锋,胡志刚.对我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梳理与浅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1):62.

[3]史寒明.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在教学中培育合作能力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27):182—18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