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通常临床需要通过根治术进行治疗。但胃癌根治术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并发症,对恢复情况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临床还需要为患者开展适当护理干预以确保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主要探究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在胃癌根治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6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3,年龄35-72岁,平均(59.57±3.44)岁;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4,年龄34-75岁,平均(59.61±3.6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围术期的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护理干预。①Plan:首先应以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个人情况为依据,依据临床经验以及文献报道等,制定适配性较高的护理干预措施。常见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胃肠道护理、并发症护理等;②Do:依据护理干预计划为患者开展护理措施,主要为患者讲解治疗进展,胃肠道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确保患者能能够减轻心理压力。积极解答患者存在的问题,术后前期为患者进行禁食,随着患者身体机能的不断恢复,可以为患者开展饮食护理,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并发症发生情况。③Check: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定期进行会议总结,提出本次护理中的问题。④对本次护理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总结,探讨出适当的解决办法,确保下一个循环的开展,充分提升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感染、胃肠功能障碍、压疮)。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纳入。其中涉及数值变量、无序分类数据分别以(x̄±s)、%表示,并行t、x2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存在。
二、结果
2.1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升,且研究组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x̄±s)/分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胃肠功能障碍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三、讨论
临床之中主要通过胃癌根治术为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疾病的发展,充分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患者仍旧会存在一定术后并发症,使得恢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而应在患者围术期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是严重情况,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2]。本次研究为研究组患者开展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更高,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PDCA主要指的是一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为护理的导向,确保护理质量的提升的护理干预模式,该护理模式能够将以往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本次研究进行改善,也能够总结本次研究的问题,应用至下一研究之中。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PDCA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PDCA能够依据以往的护理经验对护理过程进行优化并制定更为适合的护理干预方案,在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依据患者或是护理人员的反馈意见对护理方案经在调整,由此便能够保障护理中出现问题的改善效果,有效提升护理质量[3]。研究证实,PDCA管理模式开展后,能够由患者的心理情况入手,提升患者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护理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临床之中有效保障护理工作难度降低,且保障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充分改善患者围术期恢复情况,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适配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静,孙美琳,田婉.协同管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预防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8,16(11):118-121.
[2]宋爽,柳宝,张欢.PDCA循环模式在癌症患者癌痛药物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0,017(010):94-97.
[3]孙妹,陆叶青,丁瑞芳.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025(008):717-71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