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当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是教学模式存在不足。教师普遍应用的是“讲授-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趣味性低,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调动,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出现抵触心理,导致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覆盖范围较为狭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缺失。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深化新课改的理念融入,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去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体育自主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激发,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教学游戏,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度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我们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入趣味教学游戏,更需要基于趣味运动游戏引起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共鸣。体育作为一种以室外活动为主的课程,每个学生都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体育运动,这时候如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引入趣味游戏,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兴趣度,从而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敢于运动,善于运动,乐于运动,并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在立足于落实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规划的基础上,善于挖掘趣味教学游戏的趣味性,并将之引入到课堂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水平的提高。以“跳绳”运动的教学为例,“跳绳”是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该项目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跳绳的技能与方法,还有利于发展学生下肢奔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基于“引入趣味教学游戏,全面提高学生兴趣度”的教学理念,教师可引入名为“跳绳接力赛”的体育小游戏,在讲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设置小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跳绳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泼了课堂氛围。而后指导学生做好热身,为学生参加体育小游戏做好生理和心理层面上的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与游戏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跳绳训练,提高了学生“跳绳接力赛”的游戏体验,增强了学生基于运动项目的体育道德素养。实践证明,老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同时增强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合作意识,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养与体育运动道德意识。
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意。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瑜伽练习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姿势,并让他们自己评估每个姿势对身体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小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交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球类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身体素质测试,来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开展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
在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小学生受到其自身心发育情况的影响,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不仅学生自身无法在教学中得到锻炼,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身体也可以受到损害,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但是,当前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对个体的关注往往存在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和方案较为统一,一些身体素质以及协调能力存在不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就会导致学生自身出现压力,而对于一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种体育训练也无法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进而导致学生对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习和训练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抵触等心理,不利于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察,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学习差异、身体素质差异等,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在对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层级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和分配,进而满足学生运动训练需求的同时,也可以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得到锻炼,为学生学习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性别差异,根据男生和女生身体素质上的差异,去对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和安排,在“400米耐力跑与发展体能”中,教师对男生和女生的考核评价目标就需要进行划分,进而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体能的提升。此外,对于男女生群体之内学生的体能差异,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有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注。针对不同学生,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过程中来,并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体能的提升和锻炼。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应该多样化、个性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生活习惯,保护自己的健康。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注重创新,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健康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全怀艳.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四).
[2] 刘冬梅,陈二凤.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0):119-120.
[3] 郭奕.浅谈小学体育健康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现状和影响分析[J].新课程,2020,No.512(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