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筑工程人防工程是应对突发事件、危急事件的基础性场所,因此高层建筑工程人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基于人防项目的现实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确保先进的施工工艺,能够有效应用到各个施工环节中。由此可知,高层建筑工程人防施工技术的管理方法,对建筑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1人防工程设计原理及特征
1.1人防工程设计原理
人防工程设计应兼顾人防建筑在战时的人防功能与平时使用的实用功能。因此,在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人防设计标准,充分考虑人防工程在特殊时期承受的建筑自重和可能受到的爆炸冲击力。然而,在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只能对建筑自重加以考量,却无法估量意外爆炸造成的冲击力。通常而言,人防工程结构要承受动荷载、静荷载、动静荷载三种荷载,设计人员需要借助等效静载法对其进行设计验算。
1.2人防工程设计的主要特征
人防工程防护体系应满足民众的水电、通风、医疗等基本需求。同时,根据战时防护要求,人防工程应具备转移伤员和提供战略物资等应急功能。因此,在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具有全局意识,一旦某一环节未达到设计要求,人防工程就会丧失应有的价值。
2高层建筑人防工程结构设计问题
2.1消防结构存在缺陷
为了避免火灾问题发生时,对居住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每一栋高层建筑都需要安装消防设施,设计人员在对消防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首先要合理选择消防通道位置,还要保证通道畅通。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消防设计要求开展这项工作,因为高层建筑物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在开展项目设计工作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设计内容存在一定缺陷问题。首先在对高层建筑内部结构规划时,如果设计的结构内容比较繁杂,就会增加人防工程消防结构设计难度。与普通建筑物相比较,高层建筑物自身就存在较大风险,不同建筑物选用的材料存在一定差异,设计形式也有所不同。在对高层建筑人防结构消防功能设计时,主要包含了逃生楼梯和电梯设备以及消防设施等内容,如果建筑物内部人员居住和活动场所比较紧凑,为了减少空间浪费等问题发生几率,设计人员一般会在了解建筑内部信息之后,制定相应消防设计方案,避免对居住人员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但因为高层建筑结构在应用期间会受到空气流动和风力影响,一旦高层建筑内部出现火灾问题,短时间内就会迅速蔓延,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设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要求,对现有消防设计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但我国大部分地区高层建筑内部结构采用了垂直设计形态,一旦出现火灾问题,就无法为消防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在对居住人员疏散时也存在一定难度。
2.2地震作用的影响
地震作用是高层建筑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在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和地下结构的动态响应复杂,且可能产生共振效应,对结构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如何分析和处理这种影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高层建筑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另一大难点。
2.3除尘与消声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密闭的人防工程中,最容易忽视就是消声和除尘等问题,由于工程内没有设置除尘过滤措施,导致室外空气无法满足人体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且有些通风和空调系统以及设备均不满足低噪声的设计要求和需求。
3高层建筑人防工程结构设计措施
3.1优化消防结构
高层建筑人防结构比较特殊,设计人员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时,需要保证工程结构更加实用,还要满足经济性建设要求,不仅要充分突出人防结构功能价值,还要延长结构应用时间,提高综合防护性能。在对人防工程结构功能进行强化时,设计人员还要对必要性设计需求进行全面落实。例如在对消防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时,需要强化内部荷载能力,还要避免出现逃生死角,对消防工作开展产生不良影响。设计人员需要保证建筑物内部居民人身安全,减少火灾问题发生时人员伤亡。在制定人防结构设计方案时,设计人员需要从居民角度出发,对建筑物内部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还要对防火建筑进行合理设置。在测量防火间距时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选择自动化测量方式,在保证测量人员人身安全基础上,提高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全面性,为消防设计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持。设计人员要对每栋建筑物直接距离进行详细测量,并且对每栋建筑物可燃物件边缘距离进行科学计算。在对消防结构内部分割形式进行优化时,需要从制止火灾蔓延角度开展设计工作,设计人员要做好内部结构分割,确保各个空间能够充分连接,还要为居民逃生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在设置消防疏散通道时,大部分设计人员采用了垂直型设计形式,因为在发生火灾事故问题之后,所有电梯设备都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建筑物断电会导致逃生入口成为死角。设计人员需要将疏散通道设置在楼梯间,这样不仅可以阻止火灾蔓延,还可以为救援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并为居民撤离提供充足空间和时间,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3.2抗震设计的具体应用
抗震设计在高层建筑下的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在高层建筑和地下结构中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以增强抗震性能;详细分析地震烈度对结构的影响,了解地震烈度图和地震动参数;进行场地条件分析以确定其对结构的影响,通过地质勘察和地基承载力试验等方式;综合考虑高层建筑和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地震烈度、场地条件等,采用有限元分析和仿真计算等方法精细化抗震设计,以得出准确的结构响应和性能评估,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抗震设计在高层建筑下的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显著提高人防工程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对结构造成的破坏。但是,抗震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需要综合考虑高层建筑和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地震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进行精细化设计。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发展,抗震设计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3.3安装滤网、过滤器和消音器
由于雾霾、风沙等户外环境日益严峻,因此一般的新风系统都会考虑使用油网式的滤清器,对高要求的情况下,则选用中、高效率的滤清器。随着人们对环境品质的不断提高,除控制设备、管道内、风口等的风速达到较低的要求,并做好了通风系统的隔振工作,新风、送风、回风、排风主管上均要安装消音器,以此满足消声设计需求。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工程人防项目的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导向,通过全过程管理、动态化监督的管理手段,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增强人防工程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为施工单位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亮.高层建筑的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策略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13):140-142.
[2]陈朋朋,梁纬球.高层建筑人防工程结构设计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2(5):88-90.
[3]柴宇.高层建筑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22(2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