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与创新
魏坤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魏坤焱,.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与创新[J]. 新闻传播研究,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03.
摘要: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已发生了变化,记者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思想、能力、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转型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发展与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立足于民生,抓住社会热点要点,以新技术新手段来传播新闻,为受众呈现真实、可靠、有价值的新闻,提高受众信任度和关注度,助力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媒介融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与创新
DOI:10.12721/ccn.2023.157103
基金资助:

引言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追求转型与创新是其提升自身信息策划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当前,传统新闻记者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充分利用媒介融合优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业务能力,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交流,满足受众的新闻阅读需求,从而促进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转变固有观念,以全新的思维模式、采访形式突破桎梏,牢牢把握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与创新。新时代记者只有着眼于大局,以更高的格调打开新闻的大门,实现自我的突破与发展,才能解决当前新闻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受众带来优质的新闻信息,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广播电视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转变思想理念,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想完成转型与创新,就必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全新的思想理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意识,为广电新闻事业发展提供内动力。首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媒介融合意识,要充分意识到提升职业素养的必要性,要有受众意识,站在受众立场,想受众之想,写受众之爱,满足受众的真正需求,不断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吸引力。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多元化媒体平台来丰富自己的素材库。例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可以从抖音平台上寻找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进行跟踪报道,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为受众提供更多新颖的报道。这样既能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此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可以借助直播等方式丰富新闻传播形式,为受众提供第一手新闻,提高受众对广电媒体的关注度。

2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坚持内容为王,恪尽职守

新时代,自媒体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纷繁复杂的信息让受众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坚持“内容为王”,向受众传播真实、准确、高品质的信息,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向受众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首先要提高自身对新闻的敏感度,掌握高效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思维挖掘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为受众获取有用的新闻素材提供便利。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除了要注重新闻内容和价值的传播外,还要精准找好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媒介融合与受众互动交流的优势,利用直播、视频等方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为受众呈现生动、直观、形象、清晰的内容,发挥新闻正向舆论引导作用。最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探索转型创新路径的过程中,还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让受众从新闻信息中获取更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仅能了解受众更深层需求,还能更好地引导受众理解新闻内容,加深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关注和理解。

3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意识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与转型,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为受众带来新鲜感和趣味性,提高节目的吸引力,从而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创新节目内容。同质化的新闻内容会让受众产生疲劳感,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克服这一难题,最大限度展现出新闻节目的趣味性与专业性。融媒体时代,提升创新能力还体现在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掌握不同新闻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与信息传播规律,确保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与可听性。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创新节目形式,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为自身转型与创新打下良好基础。在新闻传播方面,以直播形式呈现新闻节目,既具有创新性,也极具吸引力。

4媒介融合背景下走品牌化道路,做媒体复合型人才

当前,各大媒体平台都在积极尝试品牌化道路建设战略,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可以积极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品牌化”为发展方向,打造自己的采访策略。对于不同的新闻当事人,记者可以尝试结合其性格特征调整采访策略,以良好的采访氛围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特征,注意言辞语调,重视个人形象与新闻播报内容的适配度。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人来落实,需要形成人机合一的系统。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增强“四力”,深耕专业领域,创新新闻表现形式,做媒体融合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好新闻都是“跑”出来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能偏安一隅,要深入基层创作出贴合群众生活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锻炼出火眼金睛,以强大的“眼力”去伪存真,不断提升自己的“笔力”和“脑力”,做一个有深度、有见识、有思想、有主见的“四有”记者。

5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坚定职业信仰,强化自身新闻素养

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性是新媒体难以企及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定职业信仰,强化自身新闻素养,强化职业责任感,坚持新闻价值标准,严守党的宣传纪律,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首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正确发挥舆论引导、监督等职能,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将法律意识贯穿于工作细节中;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遵守传媒工作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受物质和利益的诱惑,促进传统媒体发挥最大价值,坚决维护新闻人的荣誉和媒体的权威。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广电新闻要以公正、客观原则来生产新闻产品,不能为了流量而夸大宣传或炮制虚假信息。对于模棱两可的信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以刨根问底的精神加大核实力度,以精准的信息报道来保证传统媒体宣传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有效地提升了新闻的传播速率,而新闻信息的多元化也让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发展受到冲击。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充分意识到新时代自身发展的不足,探寻有效的转型和创新路径,与时俱进,为受众提供更多符合其需求的新闻信息,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孙海迪.基于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的现状概述[J].传播力研究,2019,3(14):80.

[2]李文婷.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现状分析[J].记者摇篮,2018,(08):120-121.

[3]魏国茂.基于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的现状分析[J].电视指南,2018,(01):172.

[4]张巍.浅析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现状及改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3):173.

[5]单英轩.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现状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16):147.

[6]李小红.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现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8):1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