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阶段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为了从根本上有效解决老年人的慢性病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就需要着重做好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加大社区护理的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高职护理专业而言,需要在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构建系统完善的社区护理防护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培养学生的社区护理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据此,有必要针对高职护理专业中社区护理教学策略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具体来说,相应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课时安排,有针对性的增加实践训练
针对当前的社区护理教学内容而言,在教材方面往往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内容比较宽泛、杂而不精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内容往往和内科护理学以及外科护理学等相关学科存在着重复的情况,因此导致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再一次重复学习,严重浪费教学时间,学生也无法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针对课时安排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训练的相关内容,以此为学生社区服务技能和综合智力的提升而提供必要的保障。
从实际的课程调整过程中可以看出,之前理论课课时为60学时,通过调整,下降到18学时,而实践课从之前的16学时上升到62学时,实践课程内容比例大幅度提高,进而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训练过程中,使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加形象具体,呈现出应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可以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相关知识,把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以此在自身的社区护理综合水平方面得到显著增强。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进行练习和验证,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胆识提升护理水平,克服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张或者恐惧心理,进而为其实践能力和实践成绩的提升奠定基础。
2针对社区护理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着重加强课堂的互动
通常情况下,在传统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常更加关注理论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被严重限制,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精神。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的护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具备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相关护理知识概念、原则等相关内容,都能够自主学习,有效探究,教师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科学合理的评价。针对学生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等,要进行相对应的引领,与学生加强互动和交流,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为学生进行点拨和指正,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我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角色扮演,视频演示,分组讨论等相关形式,让学生和教师实现更有效的互动,确保学生和学生也能够更加亲近,消除隔阂,构建和谐良好的信任关系,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切实的提升。
3进一步有效结合社区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实用性训练
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的医疗模式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在实际的护理服务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入户服务很难展开,例如,并没有着重做好家庭护理、家庭访视等等相关工作。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社区护理服务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模拟教学工作,使模拟教学具有真实性、可行性,严格按照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内容来展开,同时进一步做好家庭护理管理的相关内容,通过真实性的模拟教学,展开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针对相关病例可以进行多样化的随机再现,对于操作原则、方法等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融入,确保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训练和操作,具备应有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对于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让学生通过相对应的指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实用技能和操作水平。
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开展实践性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活动,到社区去进行相对应的护理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融合,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掌握入户护理的技能和沟通的技巧,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弥补虚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同时要切实有效的进行实践交流活动,在模拟训练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相对应的讨论和交流活动,通过不断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的接触实践操作内容,为其岗位胜任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教师的科学评价和反馈,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社区护理的关键内容,以及容易存在的问题或者风险因素等等,进而使现行的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水平得到切实改善和增强。
4更加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
为了培养更为优质的社区护理服务人才,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要在更大程度上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具备医德和感恩精神,对护理对象要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在护士素质、法律意识、管理技能等相关方面有效增强,以此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使自我的综合能力以及岗位胜任能力得到充分的增强,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弱势群体进行全身心的奉献,可组织学生进行爱心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例如,可以为社区老人洗脚,剪指甲以及捐款等等,让学生在社区护理和服务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关注社区护理服务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加强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岗位胜任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把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充分结合,根据社区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和服务。对此,在实际的社区护理服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增强学生的护理技能,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健康教育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等,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充分掌握相对应的护理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成为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的社区护理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为社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2).
[2]覃业宁,官江.护理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3).
[3]肖家连.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8).
[4]刘天伟,马文琪.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发展方向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