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设计的体育课程以及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缺乏较高的认可度是当前体育教师面临的最大困境,学生存在兴趣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角度分析,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以帮助学生在中考体育考试中获得加分为训练目标,以中考体育考试涉及的科目为主。由于初中生的思维逻辑还处在初级构建阶段,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初中生虽然对体育学科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但当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幅度的差距时,学生难免会出现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不到体育教学的应有效果。初中生对新知识以及新事物普遍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加之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现阶段的初中学校普遍对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多年没有更换,大多残破不堪,无法调动学生的使用积极性。再加上部分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也存在过于单一、陈旧、乏味,依然选取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渗透,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普遍浮于表面,不能让学生形成深刻记忆,体育教师无法达成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需求。从传统的教学角度分析,教师往往采用自己在课堂上示范、学生负责模仿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在关注度方面,还是在积极性方面都表现得相对较弱,缺乏学习热情。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为学生演示、讲解体育动作的相关要领以及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时仅仅为学生示范动作,并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相对较低,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这也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导学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训练成效的具体措施
(一)在强化学生体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观
在开展体育训练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能真正从思想上以及行动上认可并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接受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的体育思想,从而自发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成效,对保持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是一个重要保障,而且能避免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由于动作不规范或是器械使用方法错误而产生运动损伤等问题。对此,教师要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认可度,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有充足的参与兴趣。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转化,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由以往的被动状态逐渐转向主动,打破学生之前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参加体育课程训练的落后思想,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价值,使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强身健体的目标能真正得以有效达成。实际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我国各个体育项目兴起以及发展的历史,或者介绍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故事,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固有认识,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二)依托信息技术,构建趣味化的初中体育课堂
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想要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就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往教师在给学生渗透体育知识时,主要以自身的示范为主,要求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达到掌握相应体育动作要领以及体育知识的目的。但是,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还有学生反映在课堂上无法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呈现视频材料或图片材料,辅助学生理解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及动作要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借助动画展示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关注各个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尤其能关注到完成相应动作的细节,教师要在课堂中提高体育运动讲解的清晰程度,同时也要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无法看清教师体育运动示范的情况。
(三)结合师生互动,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为了真正发挥出体育运动的训练作用,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需要承担的角色,有效定位自身价值,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节奏调控作用,在保证教学进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顺畅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有更多的空间以及时间充分训练、思考,认真领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动作技巧,并通过不断的训练达到提升运动技能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尝试设置提问环节或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负责解答学生学习以及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学习以及技能要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实现问题的及时解决,同时使教师能及时修正自身的教学模式,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育训练成效。初中生年纪尚小,还较为感性,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后学习劲头会更足。一些学科教师在布置完相应的学习任务后,往往会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复盘,对其中表现较好的学生依据一定的规则给予相应的奖励。体育教师也可以如此,如果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表现较好,体育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使其能有更为充足的动力参加体育训练活动。
三、结语
在初中体育问题导学式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专业的体育知识以及进行体育精神的渗透,可有效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强化学生参与锻炼的意识,培养竞争以及竞技意识。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高质量的以及充足的体育锻炼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大对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不断实现教学创新,保证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殷志刚.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9):88-90.
[2] 王映红.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21(26):78-80.
[3] 王臣伟.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1(24):3-5.
[4] 杨吉英.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0(26):178-180.
[5] 张鹏.拓展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21(25):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