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李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明,.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J]. 中国体育科学,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8171.
摘要:
课程思政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将思政融入课程发展中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学贵立德,首先立德,然后树人,立德树人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学过程不仅是要传授学生本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良好竞争的合作意识、诚实守信的爱国品质等。体育课程不仅仅是身体锻炼,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科学锻炼方法,合理面对挫折,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体面的赢或输等。同时基于课程思政发展及立德树人的根本要务,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与大思政环境同向同行。
关键词: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8171
基金资助:

过梳理近年来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产生的重要成果,结合政策要求对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议题进行归集,直面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对于总结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领域的成功研究经验和科学判断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实践的未来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困境

(一)高职体育教师思政能力薄弱

传统的体育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大多数教师都是本项目有突出能力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学生需求的提高,还需要体育教师有深厚的思政知识与其他素养,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大多数为年长教师教学过程中捉襟见肘。在体育课堂中需要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讲解,讲解过程中进行穿插思政元素,对于新型教学理念部分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思政课堂诠释不够深刻,针对性也不强,只是笼统地去融入,这样效果就大打折扣。同时在教学方法手段中没有改进,总是按照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也会产生疲劳状态。

(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单一落后

传统体育教学大多数包括身体功能锻炼与各项目技能的传授训练,更加注重身体技能提升。大多数高职教师对于体育理论学习重视度不够,运动生理、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理论基本没有,对于体育文化传播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对体育的一知半解,课程思政在于思想政治的融入与加强,没有相关知识文化的融入课程思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职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设计决定着引导学生思想的大方向,太过追求身体外在的锻炼提高,就会减弱思想道德的塑造。

(三)高职学生主体意识薄弱

学生作为教育的最终载体决定着教学的直接效果,现如今处于信息化社会,外界诱惑层出不穷,学生又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坚守初心,抵制“网络诱惑”“糖衣炮弹”的攻击能力较弱;同时在成长中会出现侥幸心理,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不足,“内卷”的加强、失败的叠加就会使得学生出现众多“躺平”心态和“佛系”性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只是一味地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照单全收,在思维层面上不经过自身加工,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索创新;兴趣的索然、主体的消极、心态的无所谓都是现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加强学校对高职体育建设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社会及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加强,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及体育学科在中小学课程的比重加强,体育在人们心中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对于学校而言,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校风建设会加快学校发展,这都离不开各个学科的发展支持,而体育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科。学生、家长以及访客最先感受的是学校是否有活力与青春欣欣向荣的气息;所以学校应为体育教学活动配足必要的锻炼器材设备,在政策支持下,配足体育教师方便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在学校运动会以及各种体育活动中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体育和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动提高教师思政能力与理念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正确航向,体育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杜绝“教师懈怠”。高校中每周或者每月都会有教学研讨周,体育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研讨,充分利用教学研讨,结合各自经验,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学校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系统性提升,针对部分体育教师思政能力不足进行专项提高。教师本身更应该与时俱进相关教学理念,定期锤炼教学能力,开放积极心态,加强学科交流,主动提升自身,杜绝教师倦怠,积极调整自身,推进学校体育思政实践建设。

(三)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教法

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载体,影响着知识的传播。伟大的毛主席曾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说明不仅要身强体壮,也要思维敏捷。在体育教学内容上不仅要有身体素质锻炼内容,更要有体育文化思政元素的融入,杜绝教学内容单一化,紧贴时代脉搏,也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尊重客观规律,保障教学内容设计的严谨性、科学性、可行性。在教学教法中寻求创新,教学过程中融入挫折教育思政教育;结合时代发展实际主动寻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寻找学习动机,进行故事情境导入,榜样精神传播,身体力行示范,平等心态交流,使教学内容更好落地,增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四)厚植思政教育,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以三全育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思政元素与知识点充分融合,传承我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度。通过体育锻炼,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懂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教材撰写中融入价值情怀道德修养培育导向,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学习“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三线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结语

体育课程思政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高职体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实践中社会与学校应转换意识重视体育整体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轻视心态,为体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烂.全民健身视阈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36-38.

[2]赵富学,焦家阳,赵鹏.“立德树人”视阈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3):72-8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