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李春霞 高娃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春霞 高娃,. 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舆论引导机制研究[J]. 新闻传播研究,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08.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舆论引导机制。概述了公共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探讨了新闻媒体在公共舆论引导中的角色。分析了信息传递方式,包括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以及舆论引导的手段和策略,如信息选择和加工、情感引导和社会认同建构。提出了完善新闻传播中公共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议,包括加强媒体责任意识、创新公共舆论引导方式、提高新闻传播者的专业素养和建立良好的舆论生态。
关键词: 新闻传播;公共舆论;引导机制
DOI:10.12721/ccn.2023.157108
基金资助:

引言

公共舆论引导是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的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媒体对公众意见和行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研究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舆论引导机制,对于理解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规律,以及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舆论引导机制概述

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舆论引导机制是指媒体通过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手段和策略,对公众的意见、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和效果。在这个机制中,媒体既扮演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向公众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公众了解社会事件和问题;同时也是舆论引导者,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和角度,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和解读,影响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在信息传递方式上,媒体可以采用单向传播方式,通过报道和发布信息将信息传递给公众;也可以采用双向传播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在舆论引导的手段和策略上,媒体可以通过选择性报道和强调某些信息,以及对信息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关注和评价;通过情感化的报道语言、引人共鸣的故事情节等方式,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和情绪反应;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意见,以及报道社会群体的行为和态度,塑造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社会认同。总之,在新闻传播中,媒体的角色、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舆论引导的手段和策略对于公共舆论引导具有重要影响。媒体应当注重公正、客观和平衡,避免偏颇和误导,以保持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和支持。

2.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舆论引导机制

2.1 新闻媒体的角色

通过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媒体向公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公众了解社会事件和问题。媒体通过采访、调查和报道等手段,收集和整理信息,然后将其传递给公众。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应当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以确保公众获得可靠的信息,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除了作为信息传递者,媒体还扮演着舆论引导者的角色。媒体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和角度,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和解读,影响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可以引导公众形成共识和价值观,影响公众的行为和决策。媒体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应当注重公正、客观和平衡,避免偏颇和误导,以保持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和支持。

2.2 信息传递方式

信息传递方式分为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单向传播是一种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媒体通过报道和发布信息,将信息传递给公众,公众接受并消化这些信息。在单向传播中,媒体在选择和呈现信息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众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度受到媒体的影响。媒体可以通过选择报道的主题、采用引人注意的标题和图像等手段,增加信息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双向传播是一种互动性更强的信息传递方式,媒体与公众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和互动。在双向传播中,公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媒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互动性强的节目等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进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报道和引导策略。

2.3 舆论引导的手段和策略

信息选择和加工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之一。媒体在报道和引导舆论时,会根据自身的立场和价值观选择和加工信息,以达到特定的引导效果。媒体可以通过选择性报道和强调某些信息,引导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关注和评价。此外,媒体还可以通过对信息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理解和判断。情感引导是舆论引导的另一重要手段。媒体通过采用特定的情感表达方式,如情感化的报道语言、引人共鸣的故事情节等,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和情绪反应。情感引导可以影响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和情感态度,从而影响公众的行为和决策。社会认同建构是舆论引导的一种策略。媒体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意见,以及报道社会群体的行为和态度,塑造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社会认同。

3.完善新闻传播中公共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议

3.1 加强媒体责任意识

加强媒体责任意识是完善新闻传播中公共舆论引导机制的重要方面。媒体作为信息传递者和舆论引导者,应当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始终坚持公正、客观和平衡的原则。媒体应当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避免虚假、夸大和误导的报道。同时,媒体应当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关注社会热点和公共利益,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媒体还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监督的责任,对权力进行监督和批评,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进步发展。

3.2 创新公共舆论引导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媒体的发展。媒体应当积极探索新的舆论引导方式,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与公众进行多元化、互动性强的交流和互动。媒体可以通过开展在线问答、微博访谈、网络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与公众共同参与舆论引导的过程。此外,媒体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公众的舆论倾向和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测,为舆论引导提供科学依据。

3.3 提高新闻传播者的专业素养

新闻传播者作为舆论引导的主体,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应当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加工和传播能力,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事件和问题的本质和要点,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报道和解读。同时,新闻传播者还应当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始终坚守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遵循事实真相,坚守公正客观的原则。此外,新闻传播者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公众、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多方共治的舆论引导机制。

3.4 建立良好的舆论生态

良好的舆论生态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包括媒体、公众、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媒体应当积极营造公正、客观、平衡的舆论环境,避免造谣、诽谤和恶意攻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口碑。公众应当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增强辨别信息的能力,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不实信息。政府应当加强舆论引导的规范和监管,保障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促进舆论的多元发展。社会组织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舆论监督和参与,推动舆论引导机制的公正和透明。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舆论引导机制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公共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通过分析新闻媒体的角色、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舆论引导的手段和策略,提出了完善公共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议。加强媒体责任意识、创新公共舆论引导方式、提高新闻传播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建立良好的舆论生态,将有助于提高公共舆论引导的效果,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银白云,马光焱.政府公共舆论引导问题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3):61.

[2]叶宽.论网络新闻评论的舆情导向[J].新闻前哨,2013,(10):40-41.

[3]周世康.广播新闻在公共舆论空间中的对话、发问和引导能力[J].视听界,2012,(01):51-5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