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
张世福1 刘桂花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世福1 刘桂花2,. 黄南州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J]. 气候变化研究,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6.
摘要:
气象与畜牧业关系密切,为畜牧业服务始终是气象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气象服务在畜牧业生产中是个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是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黄南州大力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效益日渐凸显,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因而做好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保障服务,合理开发畜牧业气候资源、依靠气象科技振兴生态有机畜牧业,帮助牧民脱贫致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畜牧业气象服务对策
DOI:10.12721/ccn.2021.157116
基金资助:

生态畜牧业是指模拟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循环再生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食物链加环、生物共生"边缘效应"混牧利用等生态技术组合对接,充分发掘生产潜力,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生产,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态经济效益,它是生态工程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黄南州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于2004年率先在全省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展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的工作思路,并在2011年被青海省委、省政府纳入“四区两带一线”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全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成为当时全省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全州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产”等多元化产业扶贫发展思路,大力推广以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红的“拉格日模式”。目前,全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133家,牧民入社率、草场和牲畜整合率,分别达89.1%、88.8%和91%,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10年来,黄南州通过开展规划编制、综合环境检测评价、内部监督检查、可追溯体系及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等各项基础性工作,特别是狠抓有机认证和产业化发展,使有机畜牧业走上了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截止2018年末,黄南州畜牧业总产值达18.81亿元,占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6.59%,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27.33%。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再加上黄南自身地理区域以用气候环境的影响,该地区寒潮、暴雪、干旱、霜冻等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对生态有机畜牧业生产的稳定性造成了不良影响。基于此,强化畜牧业气象服务工作就显得特别必要。新形势下基层有机畜牧业气象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气象部门应增加关注度,针对问题找出可行性处理应对策略,以不断提升黄南气象服务水平,为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服务现状

1.1畜牧业气象观测概况

黄南州现有牧业气象观测站1个(河南站),为国家基本观测站,已经连续开展了几十年的牧草观测项目。根据中国气象局和青海省气象局要求,主要开展土壤水分观测、自然物候观测和畜牧气象观测。畜牧气象观测主要观测牧草发育期、牧草生长状况和家畜膘情,并开展牧事活动的调查和畜牧业灾害的调查工作。多数畜牧气象观测任务需人工操作,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土壤水分观测主要测定土壤湿度、降水渗透深度、干土层厚度以及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等土壤特性。自然物候观测主要测定动植物的物候期、气象现象、生物物候等自然物候状况。

1.2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情报预报开展情况

主要开展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情报、牧草产量、返青期、载畜量的气象预报、关键牧事季节的气象专题服务、灾害性和转折性天气的预报专题服务等。近年来在省局科研所的支持下也开展部分牧业气象遥感应用服务。

主要技术方法:以统计方法为主,数值模型为辅;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预报为辅。从产品的时效看,情报以旬(月、季、年)为单位;牧草返青期预报、牧草产量定量预报在返青前、收获前1个月发布;其他产品是根据牧业生产进程和天气特点不定期发布。服务的对象是以政府决策部门为主,生产、流通部门为辅。服务的方式是以网络为主,纸质、电话、传真为辅。

1. 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2.1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地球大气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目前人类对于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掌握大气变化的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造成了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因此气象信息还无法达到100%的准确性。黄南州、县气象台同样受局部小气候影响大、装备水平较差等原因,预报准确性一直在基础和局限性的范围内逐年提高。

2.2缺乏针对性

目前面向生态有机畜牧业服务的气象信息基本上是一般气象信息的翻版,缺乏畜牧业生产、经营所反映时间、地域和种类的针对性信息。为畜牧业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是不分类别的,也没有针对养殖业、产品加工业不同要求分门别类,削弱了气象信息产品对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而对于某些养殖大户和合作社这是远远不够,他们要求根据牧事关键期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黄南州、县气象部门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的气象预报在大多情况下只提供天气预报,气象服务比较少,而且较单调。

目前开展工作的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服务没有针对不同用户和群体来定制,大多数服务产品多为在省级气象台、州级气象台预报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解释应用以用加工,无论是精细化还是专业程度,都没有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

2.3缺乏时效性

气象服务过程中,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过于追求服务结果的准确性,使气象灾害信息失去防灾减灾预警的时效,使整个服务工作失去主动性。

2.4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

气象服务体制不规范,体系不完善气象服务运行机制缺乏新的突破,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不先进,不能跟上快速发展的节奏。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还停留在被动模式,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公众对于气象服务的依赖性,气象服务人员欠缺主动服务意识。

5.5服务方式过于单一

当今社会,微信、微博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现在的气象服务仍局限于电话、手机短信等原有服务手段,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利用率不高,关注的人很少。同时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信息均是汉语,当地牧民大多数不懂汉语。

3黄南州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服务对策

3.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下,各个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共同协作防御气象灾害。要积极争取将气象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气象服务、气象站的建设及气象信息发布等所需费用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

3.2加强气象服务的责任感

生态有机畜牧业在黄南州占主导地位,因此认清其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认清气象信息对生态有机畜牧业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气象部门就必须坚持将气象服务放在工作中的首要位置,以“全年不放松,全部不放过”为宗旨,做到服务优质、高效。切实加强气象为畜牧业服务的责任感,履行好气象部门的为畜牧业服务的职能,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

3.3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建立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报与管理网络体系,加强气象灾害、草原鼠及病虫害监测,提高区域整体防范能力。

3.4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决策服务

做好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充分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区域气象站等有效监测气象灾害,重点加强生态有机畜牧业园区及产品加工区灾害多发区观测,全面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气象部门要推进气象为农牧业服务平台建设,使用户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其在气象灾害到来前做好准备工作,有效避免或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气象部门要广泛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各种媒介向牧民提供“直通式”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服务。提高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水平,逐步实现由经验预报、定性预报上升到客观预报、定量预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逐步提供定点、定时、定量的气象信息产品。

3.5服务渠道多元化

生态有机畜牧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依赖性非常大,需要更多更广的渠道来获取气象信息。目前,黄南州持续开展气象为生态有机畜牧业服务活动,在大多数乡镇及牧区设置乡村大喇叭,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气象信息员队伍,这将会很大程度上扩大牧民群众和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范围,使气象信息进入每一村甚至每一户,进而让牧民有更多的途径获取气象服务信息。但气象信息覆盖面仍然十分有限,气象部门应联合广电部门在州、县两级推广播出藏汉双语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实时插播气象灾害信息,增加播出次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天气预报的高收看收听率,有效解决牧民群众不懂汉语和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难题。

3.6加强需求调研,优化服务方式与产品种类

对本地的生态有机畜牧业产业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牲畜养殖、产品加工等的影响,研发出更精细的预报预测产品和气候分析产品,改变气象服务信息冰冷的“老套路”,让气象信息服务变的更准确、更贴心、更温暖。区分养殖业不同地理区域,针对各类畜牧业养殖、生产经营品种和服务对象,挖掘气象为畜牧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潜力,不断拓展气象为生态有机畜牧业服务领域。

3.7抓好服务队伍建设

对优势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做好气象服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现有服务人员的培养,利用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全面提升州、县气象服务的整体质量和人员综合专业素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使用、竞争以及考核管理机制,激发服务人员的服务热情,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部门应迎头赶上,在建立健全生态有机畜牧业气象服务中,配备专职人员,加紧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畅通牧区气象信息传播渠道。

3.8培养市场观念,大力发展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等资源的投入,加强对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研究开发、制作力度。深化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水利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专项服务能力,结合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发出“精、专、细、广”的创新性气象服务产品,重点对生态有机畜牧业牲畜养殖、生态畜产品加工、废弃物无害处理等重要环节提供多样性的专业气象服务。采用多种渠道,及时向用户提供气象信息产品,为广大用户能够第一时间趋利避害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使生态有机畜牧业生产受气象灾害影响风险降到最低。

3.9加大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力度

加强气象部门对气象灾害的宣传工作,加强牧民防御气象灾害的知识和能力。在牧区培养气象信息员,让其宣传气象知识和气象预警信息,同时收集气象灾害信息,反馈气象服务需求。传播气象防灾知识,提高农民对气象灾害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蒲晓娟;青海省河南县积极发展有机畜牧业[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年09期

2.刘燕,王静慧;我国畜产品污染与有机畜牧业[J];中国兽药杂志;2003年09期

3.公保东智;;发展有机畜牧业是振兴河南县的必然选择[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年04期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