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所谓的气象服务,就是指通过收集和处理气象信息而开展的气象预报,提前预测天气和灾害等气候预测的一种公共服务项目,是农业、渔业、林业、建筑业等发展的依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均有渗透,是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水平的增强,使得气象信息成为政府决策、工农业生产和人们出行的重要参考依据。互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在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的同时,还增强了传播效率,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
1、互联网技术的特点
1.1数字化
实际上,互联网技术在气象部门中的应用,并不能说明气象服务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一,数字化的服务技术只能说明气象部门在采集气象要素数据信息时可利用数字化方向,这些数据信息是气象部门开展气象服务的基础;其二,通过数字技术向用户提供相关的气象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查询区域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情况;其三,气象部门可与用户之间实现互动,针对不了解的气象信息,用户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询问气象服务人员,提升了气象服务的互动性特征。
1.2交互化
对于传统的气象服务来说,气象部门主要借助于电视、广播、收音机、报纸等渠道来发送气象服务信息。这种气象信息存在一个共同点,也就是气象服务中心作为主动方,而用户则是被动方,气象服务中心有权利向用户发布气象信息,而用户却没有获得选择性信息的权利,用户接收气象信息的被动性特点较为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中心通过构建气象网络信息平台,用户可查询所需的气象信息。
1.3即时性
传统气象服务有较大的时间间隔,过去气象部门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布气象信息,一旦用户错过这个时间点,也就失去了了解气象信息的机会,只能选择在下个时间点进行观看。这种较长的气象服务间隔很难满足用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方便了用户随时随地了解不同区域内的天气信息。
1.4多元化
传统的气象服务方式具有单一化特征,如电视媒体的气象服务以图文解说为主,广播气象服务以声音为主,报纸气象服务则是以文字居多。应用互联网技术则能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气象服务。如用户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通过查阅气象数据表、气象统计图、视频等不同的方式了解所需的气象信息。
2、互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优势
2.1提升气象信息处理效率
在借助于传统方式来处理气象要素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其效率较低且有很大误差存在。自互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中应用以来,气象部门在收集和处理气象要素数据信息时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从传统人工方式处理气象要素数据转化利用计算机来接收、分析和处理气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气象业务效率,再加上计算机系统程序运行的精细化水平较高,有效减少了人工误差的出现。
2.2增强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天气预报在推动现代化气象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的准确率水平则是衡量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部门加大了对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气象预报分析系统的研究力度,该系统的交互性特点十分突出,可在每位气象预报人员面前将获取的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信息以数据或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另外,在运算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式类型,将未来天气情况变化计算出来,这也是气象部门提升气象预报精确度水平的关键所在。
2.3提升气象信息传输能力
目前,国家、省、市、县各级气象部门均需要借助于气象宽带网络技术来实现气象信息的传输。各级气象部门中都安装了虚拟专用网络,为了保证气象资料传输的正常进行,一旦宽带网络出现异常,此时就需要打开虚拟专用网络,将其的作用发挥出来。信息化办公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使得气象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性水平更加凸显。
2.4提高卫星数据资料的处理水平
卫星数据资料也是气象部门中的重要气象信息资源,该资料数据是否准确、全面、完整直接对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产生影响。随着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水平不断增强,各种观测数据不断增多,气象卫星中涵盖了多种数据信息,储存量较大。若是通过人工方式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将会存在很大难度。而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则能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存储、分析和处理。
3、互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发展思考
3.1基于移动社交平台气象服务
从基于web的中国天气社区到基于移动互联网,天气通的天气微博、墨迹天气,以及景象天气中的实景天气都可以将气象服务中的社交平台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气象信息发布方与受众方之间实现了互动交流,进而形成了良性的反馈循环,进一步提升了气象服务的传播效果;同时还增强了气象信息的时效性和可信性水平。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移动终端,对于气象服务从业者来说,应不断转变传统观念,在现有服务产品或新产品中不断引入社交元素,增强气象服务质量。
3.2基于智能天气设备的气象服务
因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设备长期在线化已发展成为现实,同个人微型气象站类似的智能天气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智能的天气设备中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光照、气压、紫外线等,在城市内的各个方位均有分布,以对区域内的天气信息进行实时检测,有的传感器中安装了超广角摄像头,可每间隔3~5分钟将拍摄到的照片向云端进行传输。通过实时的天气图片可以将一天内的实时天气变化状况体现出来,再结合具体的温度、湿度、日照时数、紫外线等数据信息,就能对城市内的天气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智能天气设备不受距离的约束,可对目标点的实时天气信息进行准确获取,可得到微型的天气预报信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工作和出游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若连接云端的智能天气设备有无数台,则能极易获取到城市内的离散天气预报信息。这种气象服务的精确度水平较高,再加上包含了人性化定制信息,将其结合穿戴设备,就能将个人人体状况信息与天气信息进行融合,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为用户提供健康方面的意见。
3.3基于用户体验的气象服务
当前,因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大众比较注重高品质的服务,而良好的用户体验则能增强产品竞争力和用户粘度。如互联网技术中的虚拟化技术,可有效提升用户对气象服务产品的直观体验,在很早以前中央电视台每晚播放的《天气预报》就加入了虚拟化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主持人和虚拟场景的智能化特征会更加明显,气象服务在未来的展现方式上将会完全虚拟,这将是互联网与气象服务应用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田伟忠,郭锐,阙雨萌,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45-346.
[2] 冉桂军,胡学献,张晓平,等.互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济南市气象网站综合应用系统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18):1161-1164.
[3] 肖洪,张青宁,罗倩.简析互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