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体育锻炼为主的必修课,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自身的身心健康,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把更多更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一、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在组织形式与方法上缺少创造性
目前,我国的乡村学校因为各种因素,导致了学校体育课的场地狭小、器材匮乏、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体育教师的创造力不足,场馆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组织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的教育观还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大部分的老师还在使用着旧的授课方法。目前,我国的乡村学校中还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放羊式”的体育教育现象。
2、重主体,轻主导
在新一轮的新课改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是拥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知识和实践的主体,他们是学习的主宰,他们的主体性被充分地体现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大有裨益,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们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走上另一条错误的道路,那就是强调主体性,而不是主体性。
3、重形式,轻实质
随着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进入到了体育课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更深的层面上,教师的教学并没有产生质的变化,即便有,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并将自己的学习事先进行好,将课堂教学程序变成了教案的翻版,将技术任务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如果没有达到其他的目的,那么学生的实际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三、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转变观念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加大体育器材投入,积极倡导农村学校体育管理,逐步实现体育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还要不断发掘和培育先进典型学生,让其树立榜样,使得其他学生学习的时候有方向、有目标,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在教师层面,应加强教师对体育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水平,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对体育熟练的技术、技能掌握可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可以从各种课程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最后融入到体育运动的实际中,从而不断地进行教学与业余活动的创新与提升。
2、对现有运动场地及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
农村小学不可能在短期内投入大量的资金,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场地、设备,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补充。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场地小、设备少”的观念,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例如,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进行短跑、往返跑等教学,利用三分弧线进行弯道跑教学,利用两个半场来进行游戏跑、四角比赛等,利用三个圆做角力游戏等。也可以在篮球场上举办足球比赛。我们学校不仅没有一个完整的足球场,而且有一个场地,一下雨就会变成泥,好几天都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更好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体育课上,我们尝试在篮球场上进行小足球教学,可以举办一些小比赛,如5人制、7人制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为学校足球队储备人才。
3、勇于创新,积极开拓场地、设备资源
无论是场地和器材,都无法在短期之内大幅度改进,因此,我们必须在当前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具体条件,对已有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使用,使运动器材多方面的使用。对于平日里不需要的物品,教师要多加留意,多加考虑,如何将其化腐朽为神奇,给自己制作出一套简易“器材”来。要努力发展新设备,发掘已有设备的各种用途,努力让乡村学生得到更好更多的锻炼机会,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新课程更好的实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比如,在使用过的脚踏车的轮子等。采用不同的站位作定点,用石灰做记号,进行各种抛物运动,还可以做各种角力、套圈、钻圈等比赛,可以做各种级跳,可以做各种标线。
4、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与创造力
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创新能力的培育,这一切都是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兴趣是最佳的导师。所以,在进行体育活动设计时,必须要遵循“趣味”的原则,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一定要做到“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让他们主动参加,从而能够战胜困难,持续进行。比如在学习障碍跑步方面,可以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障碍,在抗震救灾、支援前线、森林探险等场景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比赛、游戏等手段,合理安排比赛,增加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趣味,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5、精心设计课堂组织形式,有效开展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如何组织,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只有合理、全面、周密的教学安排,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身心上得到充分的准备。同时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而组织教学又是其中的关键。所以,每一位体育老师在备课时,都会思考怎样才能最好地组织好队伍,怎样的位置才能最好地展示出最好的效果,怎样利用有限的设备来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如果教师的观念提高了,在组织方面也会想出更多的办法,那么体育组织也会变得更好,从而使教师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上体育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研室、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加强校本研究,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指导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工作。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的组织。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在体育课中,团队的组织对于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效的体育组织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同时体育组织必须要强调简洁,使得整个过程更加有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老师的不明确的指导。如果老师的指导不明确,那么在体育课上的投入的时间就会很浪费,同时也达不到讲解、示范、练习等要求,很容易产生无效的组织成果,同时体育教学组织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结语: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要使其获得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所以要把体育工作放在首位,转变和提高各级领导、老师的观念,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身体素质上,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把重点放在农村小学的体育建设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跃一.新常态下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基础教育参考.2016(13):6.
[2]廖青.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