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皮炎作为当前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疾病类型,具有传染性、反复性、过敏性等特点,对患者身体健康、美观形象以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不利损耗。研究显示:湿疹患者心理健康相较健康群体明显受损,但经过良好护理后患者心理健康能得到有效改善[1]。本次研究将以此为据并以反复湿疹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对该类患者心理情绪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具体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反复湿疹皮炎患者106例并随机分组(n=53)。观察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25~65(45.52±6.71)岁,病程0.5~5(2.04±0.51)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25~65(45.39±6.22)岁,病程0.5~5(2.08±0.47)年。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信息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服药指导、健康宣教、饮食科普等。
观察组:同时接受心理情绪护理干预。①心理状态评估:责任护士与心理情绪护理前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个人实际特征制定心理情绪护理方案;②认知心理干预:在基础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通过播放视频、手册讲解,结合患者病情特征,询问患者过往病情反复发作情况,为其讲解湿疹皮炎的诱发因素、治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了解患者过往疾病认知的同时纠正其中存在的错误;③疏导心理干预:通过吸引患者注意力的方式积极疏导患者心理负面情绪,例如视频、阅读、音乐、交友等多种方法,同时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体肌肉放松达到心理情绪上的放松,保证患者良好作息;④支持心理干预: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通过治愈病例现身说法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利用家庭关爱和生活照料塑造患者治疗信心,保证患者生活健康。
1.3观察指标
①疾病认知:以自制湿疹皮炎疾病认知调查问卷作为评价工具,涵盖病发原因、防治措施、护理操作、注意事项4个维度,各维度得分范围0~25分,得分高低与认知情况正相关[2];
②负性情绪: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价工具,得分高低与负性情绪严重程度正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经SPSS24.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并接受x2检验。最终P<0.05表示数据结果存在差异。
2、结果
2.1 疾病认知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疾病认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认知对比(x̄±s,分)
2.2 负性情绪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反复湿疹皮炎患者基于病情影响导致个人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统计数据提示:反复湿疹皮炎患者病情越严重、病程时间越长,则其生活质量承受的损失就会越高[3]。因此快速有效的稳定患者治疗效果,对改善反复湿疹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心理情绪护理时反复湿疹皮炎患者护理进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干预内容,其既能够帮助责任护士更加深入有效的了解患者心理健康,又能通过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护理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进而促使患者在治疗进程中受损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中通过心理状态评估、认知心理干预、疏导心理干预、支持心理干预分区域、分流成的对反复湿疹皮炎患者心理情绪进行评估和干预,确保患者心理情绪干预措施针对性、有效性的同时,尽可能的将心理护理与患者个人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提升心理情绪护理干预的效率质量和影响范围。最终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疾病认知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研究结果[4]相符,充分证实心理情绪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反复湿疹皮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疾病认知均有积极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钱璐.慢性湿疹合并消化内科疾病病人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A01):218-219.
[2]裴理皓.循证护理干预对湿疹皮炎患者疾病认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105-106.
[3]申琳,李珊,张翠翠,等.女性面部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29(1):57-59.
[4]贺萍.综合性心理护理在门诊慢性湿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79-80.
作者简介:陈莉(1974-),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工作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