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同时对活动课与理论课的时间分配不均,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学生会觉得十分的乏味枯燥,久而久之失去了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而快乐田径课堂的出现对这种状况进行了良好的改善,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一个愉悦快乐的心情,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知”与“行”存在错位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不断地深入人心,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认识到了体育对培养和塑造“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初中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要面对升学压力,近年来虽然中招体育比重有所加重,但“考前突击”现象仍是常态,初中体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还流于形式。长此以往,不利于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
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依据中招体育考试的要求来定,一般为100米跑、80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等。同时,由于音、体、美课程在初中阶段相对易被忽视,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不足,教学方式单调,使得初中田径教学沦为枯燥的让学生围着操场“跑圈”。田径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田径运动的乐趣,对培养学生田径兴趣十分不利。
一、初中田径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主体地位难以突出
同其他学科一样,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也大有存在。教师主要以自己的讲解与示范为主,更多的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练习,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无法在课堂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技术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田径教学中会有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像翻转与腾空等。这些动作维持的时间短,教师在作示范讲解时,动作的呈现只是一刹那的事情,学生不能在一次示范中看清楚看明白。如果教师反复地去做动作,不仅会耗费教师大量的体力,还会影响课程的进程,影响田径动作的完整性,也影响教学效果。而当教师选择一次一次示范,为学生讲解清楚每一个动作要领时,教学进度变得缓慢,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
二、初中田径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教学环境是进行优质教学的基础。在初中田径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必须做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欣赏和赞扬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互相理解,尤其是初中女生在进入青春期后,性特征的发育会对其参与田径活动造成影响,教师要做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初中田径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田径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水平和田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场地和教具,设置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思考解决,从而激起学生对田径运动学习的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田径活动的兴趣。
(二)丰富田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田径兴趣,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田径教学的趣味性。田径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来活跃课堂氛围,将游戏与趣味教学法融合,创设有趣轻松的教学情境,积极地设置不同的游戏教学,适当地放松学生,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田径课程并不是简单的围着操场跑圈,而是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团体游戏,给学生分配小组任务或者进行小组间的比拼,将个人项目变成团体项目,让学生感受合作、互助、共赢的体育精神。
(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培养不同学生群体的田径运动兴趣,需要田径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或是特殊情况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进入青春期心理状态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学生在学习田径运动时表现出的适应性不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水平不尽相同。而且一些先天性的身体条件,如扁平足、女生的生理期等,都会对学生学习和进行田径运动造成影响。所以,在田径教学实践过程中,初中田径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如针对生理期的女生安排其进行舒缓的运动,避免教学教条化。针对田径项目学习的后进生,也要予以积极地鼓励,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快乐田径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自身结合初中时期学生的一些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并且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模式上的创新和改善,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迎合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将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马曙明.田径训练中“快乐训练法”的具体应用与实践[J].田径,2019(11):15.
[2]王兵柯.快乐田径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