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性
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而气象变化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为增强农业应变气象变化的能力,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发挥好气象服务在“三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就作用效能上看,农业气象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生产,当前,极端气象日渐频繁,在减少气象灾害影响,实现农业安全生产,提升农业产出效益方面,农业气象服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效整合这两大系统,将更好发挥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将大大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为基层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便捷、时效的气象信息。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则更加有助于减少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今后,农业部门、地方气象部门等相关单位,务必要积极配合,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统筹规划,协调整合资源,实现综合性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我国当前的农业气象服务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未能适应农业机制的革新优化,没有和农业发展过程同步。在农业经济逐渐高涨的条件下,农业生产需要被更多重视。
在目前气象管理工作中,农业气象管理业务的占比不高,农业气象管理的必要性也不受重视。农业生产不能全面发挥作用,造成了农业经济落后的现象。部分地区农业气象服务发展速度减缓,对农民的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2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尚未完善
我国对当前阶段农业气象服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要求,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农业机制的革新优化和农业发展过程的同步。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重点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现在需要全设会的高度重视,在目前阶段的气象管理工作中,农业气象管理业务的占比不高,农业气象管理的必要性也不受重视,因此对农业生产不能全面发挥作用。农业气象服务发展速度缓慢,对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3区域间不同均衡的问题突出
在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气象设施配备是关键问题。但是,就山东实情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才和技术相对充足,气象设备相对较为完善和先进,能满足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为农业服务的基本要求,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灾害防护体系相对完善,西部内陆地区的人才贮备和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当地对气象灾害和农业发展的需求。从气象设施配备程度均衡与否,就可以了解当地的农业气象和灾害防御体系的水平。气象设施配备不均衡,是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的又一薄弱环节。
3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措施
3.1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的确立,不仅是健全气象服务的基础,同时也是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服务的基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广大农业种植户的农业生产活动一直都是“靠天吃饭”,面对大自然的气候变化与气象灾难,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农业产业的产量与质量“饥一年、饱一年”,无法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因此,要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运用先进的气象观测与检测技术,为广大农业种植户及时高效播报专业的农用天气预报,并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种植户进行技术性指导,并教授他们相应的气候知识和农作物种植技术,扭转广大农业种植户的传统观念,将“靠天吃饭”变为“看天管理”,同时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与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特殊农业产业,并设立与之相符的气象服务,以此来更好地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3.2形成覆盖范围广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第一,形成覆盖省级、地市、乃至村镇的气象监测预警播报网络平台。
第二,重点加强村镇气象信息的接受传达工作。做到每个村落都有各司其职的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在接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要通过电话、手机、高音喇叭等等,及时将气象灾害信息传达给每个村民。同时,还要承担起基层气象服务需求上行沟通的职能。此外,在每个农业示范田建设中,都要构架起无线电子显示屏,24h不间断播报气象灾害信息。
3.3注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个性化和精细化
发挥好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的双向沟通职能,及时了解一线民众在气象服务上的需求信息,真正掌握好民众需要什么样的气象服务。要能在传统气象播报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气象服务内容,有选择性地增加气象服务新鲜元素,体现出气象信息产品的精细化、个性化。此外,气象服务还要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一系列的服务职能。重点强化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3.4完善体系长效发展机制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体系建设与实践问题分析,综合考虑与规划两体系建设方案。作为体系建设管理者应当积极转变职责理念,贯彻执行政府部门指导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拓展体系建设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内部领导机制与组织机构,实现各级气象管理人员的权益利一体化,明确分工与职责,建立体系长效发展机制。其中三农服务专项长效机制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各位管理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循统筹规划与分布实施等原则,全面性划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各项工作,切实发挥防御机制与相关组织体系的功能作用,实现气象灾害灾情预报与专业技术指导等工作的日常化、科学化;首先是气象防灾减灾防御领导小组,应当及时获取气象服务站反馈信息,包括气象灾情持续时间与灾情强度等详细信息情况。积极召开气象防灾减灾防御领导小组工作会,加大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布置的研究力度。与气象服务站建立信息无障碍传输机制,并通过机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确保信息发布工作落实到位,夯实事前准确与事中控制等工作基础。其次是气象服务站,应当及时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分管领导,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做好向村级信息员发布灾情信息等工作,指导群众如何科学避灾。做好灾害性天气观测与记录工作,及时反馈给市气象局,为未来气象灾害防范与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展开提供价值参照。
结论
农民群众缺乏对气象灾害的认知,从而导致抗灾意识薄弱。为保证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和人身安全,一定要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相关知识的宣传,让农民群众树立起防灾减灾观念,从而配合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结合我国国情来完善防御建设预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保障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辛小为,唐训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16):14-14.
[2]杨恺.如何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农村科学实验,2018(11):88-88.
[3]毛慧敏,董艳丽.对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村科学实验,2018(7):114-114.
[4]徐薇,尼玛楚多,陈旭.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J].西藏科技,2017(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