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中的受众情绪引导功能初探
石少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石少军,. 新闻传播中的受众情绪引导功能初探[J]. 中国新闻传播,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8322.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报道方式面临着传播多元化的挑战,所以需变革。对于新闻传播,应创建及强化受众情绪引导功能。
关键词: 新闻传播;受众情绪;引导功能
DOI:10.12721/ccn.2023.158322
基金资助:

新闻是人们了解社会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能在传播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引导与塑造人们价值排序、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统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媒体打破了时空界限,能快速有效传播信息,而新闻传播有效性取决于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度。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

1、时效性强。从传统媒介角度看,报纸等纸质资料有印刷、运输等时间成本,广播电视很少直播,所以在获得信息时,距事发可能已有很长时间,新闻价值随之削弱。新媒体的一个特点是信息迅速传播,只需联网就能立即获得信息,实时了解各方动向,保证了信息有效传播,显示了设备的改进,还满足了观众对技术发展的期待。

2、互动性强。在过去,受众基本上被动接受信息,无发言权,这种模式不能给用户提供自主权,降低了他们对新闻的热情,阻碍了新闻传播行业发展。互动性意味着新闻不再仅仅是受众的单向信息,而是让受众表达他们对新闻的看法。

3、形式多样化。这涉及到各种形式新闻呈现及媒介平台选择。在传统模式中,信息呈现形式可能仅限于文本、静态图像、语音广播等,各形式无法有效结合。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可通过文字、图像、动态图像、音频文字、直播等传播,视频不一定实景录制,可以动画形式呈现。传播者在不同平台以不同格式传播新闻,供用户选择。面对各种形式,受众对新闻认知热情将大幅上升。

二、新闻传播受众心理特点

1、求新心理。喜新厌旧是新闻受众普遍心理,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新鲜感,希望通过了解新事物及不同新闻来扩大其知识面。新闻传播中,一些媒体为迎合求新心理,制作“星、性、腥”社会新闻,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只能满足一些低趣味,新闻价值无从谈起。

2、求真心理。真实是新闻基本生命力,受众心理也体现在求真方面,受众面对新闻时希望看到其最新消息,而且真实可靠新闻更具说服力。部分媒体为吸引人们的关注,在新闻报道中造假,未站在公正客观上报道,违背了受众求真心理,削弱了媒体可信度。如今,从一些权威媒体不难看出,他们对新闻传播真实性进行了严格审查,以树立权威,赢得受众认可及信任。

3、求近心理。求近心理是指与观众密切相关,并引起受众注意,即新闻信息离受众生活越近,对其共鸣就越大,从而促进传播新闻。新闻传播中,新闻要与受众密切相关,并努力使其尽可能接近受众实际生活,以提高新闻价值。

4、逆反心理。其是指强烈反抗心态。一些传播新闻媒体忽视了受众心理特征,过度宣传及传播新闻信息,或采取过激方式,易造成受众反感及不适,形成逆反心理。其出现不能促进新闻传播,会削弱其影响力,所以应特别注重新闻传播,因此,探索基于受众心理的传播策略十分必要。

三、新闻传播中受众情绪引导功能构建措施与功能操作

1、内部构建

①主持人角色演变。新时代,要彻底改变主持人角色,以确定新闻在受众中传播的情绪导向功能。主持传播是广播电视媒体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中具有新的特性,正在逐渐改变发展趋势与结构模式。播讲读通常是主持人承担媒体工作的过程。然而,其并不是个人媒体时代的自然人——充分展示自我,忘记了媒体性质与基本面,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有着明星网红演员色彩。在公共媒体事件中,随意的情绪宣泄、恶意迎合受众等均是主持人应努力避免的行为。承担这一职能的人要有立场、态度、方法、手段,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符号化人。主持人情绪引导功能内在动机是适应形势,并具有明确情绪引导方向,而不仅仅是新闻报道及评论,而是积极引导和使用主持人符号来积极回应受众,情绪引导是经与受众情感互动完成。

②主持人话语体系变化。在情感引导目标下,主持人话语体系不是简单传播,肩负着情绪引导功能。更重要的是,情绪引导功能旨在舆论传播中经说服,与受众竞争,赢得宣传舆论战。所以受众情绪引导功能可看作是一个说服过程,说服是社会心理学一个重要概念,使用这一概念所提供的方法,能实现以主持人为导向的话语体系转变。一般来说,有两种说服方式:中心、外周路径。其中,中心路径是在人们专注于信息动机及能力时,利用中心路径倾听及思考论据内容。外周路径包括转移注意力或缺乏足够动机思考时,未深入到令人信服的沟通中,不受周边线索影响。这两种方法针对不同目标群体,但媒体面临着某一不确定群体,因而主持人话语体系变化需以情绪为导向,充分考虑受众对信息的选择,通过不断丰富受众群体的话语方式与技巧,实现外周与中心路径的交替。

2、外部构建

①数据采集主新闻生产方法已改变。传统媒体手段及目标通过挖掘真相来报道新闻。新媒体时代,利用新闻传播方法来分析构建受众情绪,需新媒体及互联网来提供更多数据。信息并不局限于事实本身,而是专注于从节点网络中获取新闻异化。利用互联网采集、加工整理新闻材料。与传统新闻采集相比,变化集中在信息传播及异化过程。例如,当火灾发生时,传统报道旨在揭示如何发生?有无伤亡?是刑事案件还是安全事故?负责人?事后处理等。 情绪引导需理解采收集信息为:谁先发现火灾?谁拍了第一张照片?谁最早上传?这些信息如何上传到网络等?情绪引导通过路径分析实现,所以需更广泛的视角及来源来从不同新媒体中获取信息。

②编辑系统与演播室系统发生变化。编辑系统是一种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后期编辑与处理以创建情绪引导功能,后期编辑在选材及数据时,应关注新闻传播节点。例如,新闻传播方式回溯是签子,各变化、转发评论、情绪与新闻异化节点,如山楂。因而编辑系统不是制作完整小片,而是准备各种完整材料,等待演播室系统调用。

演播室系统变化也应在传统新闻报道中发挥情绪引导作用。演播室主持人完成新闻播报过程,因有完整新闻内容,只需讲好导语及简单评论即可。根据情绪引导功能,主持人与观众要共同回溯新闻传播方式,直观分析新闻传播异化过程。自媒体发展削弱了传统媒体特权,冲击了传统新闻传播制度,改变了以专业记者的主体条件,使受众有机会参与制作和传播新闻。这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改变了它的传播方式,削弱了媒体制定议程的权威,使受众能独立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在情绪引导功能强大的工况下,主持人使用后期编辑系统提供的材料,积极准确地人际沟通、强烈的符号化情感色彩、受众沟通,实现受众情绪引导功能。

3、操作指引。当公共媒体事件发生时,受众处于一种情绪化状态。媒体要迅速降温受众心理,梳理事实,展示细节,分析传播方式,完成安抚与初步引导。

继续向受众提供基于情绪降温的初步新闻事实,其情绪更平复,开始回归理性。回到理性后,进一步共情使其积极接受主流媒体传播的真实新闻事实,因此受众有强烈的信任感和接受新情绪的愿望,在这一阶段,主流价值观、积极情绪、理性方法的传播形成了一个受众说服与争夺的闭环。

在新闻传播中建立受众情绪引导功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主流媒体积极情绪引导,建立对受众理性、科学的态度,不信谣、不传谣,牢固树立法制观念,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和法治执法。积极引导受众理性看待社会矛盾,认识矛盾的必然性及客观性,积极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维护舆论友好环境的责任。受众通过积极回应及价值引导,将正能量注入情绪中,以确保新闻舆论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谭筱玲.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场与受众认知[J].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课题组,中国报业,2018(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