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
陈荣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荣芳 ,.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J]. 中国新闻传播,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8324.
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领域的媒体形式和主体更为多样,新闻的采访和写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新闻采访不再是模式化的“你问我答”,新闻写作的质量要求也有了新的涵义。为了充分适应和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优质新闻产品,传统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力求满足受众对新闻产品的新需求。
关键词: 媒体融合;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DOI:10.12721/ccn.2023.158324
基金资助:

一、互联网背景下新闻采访的优化策略

(一)不断更新采访思路

第一,在融媒体新闻采访中,首要考虑的就是采访思路。增强新闻采访的关注度和有效性,要提前谋划,避免千篇一律或者临时起意。例如,在采访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时,要提前了解采访将要面对的群体特征,策划好采访的语言、环节、画面以及必要的应急措施,以保证采访顺利进行。第二,要在采访过程中抓住媒体融合的优势,注重搜集新闻写作所需的典型素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文字材料等,提高采访思路整理的有效性,把关键节点凸显出来。

(二)灵活运用采访方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记者可以运用的采访手段越来越丰富,采访的方式可以根据采访的对象、情境、内容等采用更为新颖独特的方式。按照预先规划的采访主题,灵活运用音频、视频等形式,增强采访的立体感,围绕采访的主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在实际采访中既可直接发问,也可委婉叙述,采用相应的采访技巧,切中问题的要害,提高采访质量。比如,在采访时要注重新闻报道播出时的背景、画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设计采访思路和采访方式。将新闻事件的介绍、跟踪、结论与新媒体的图形、动画、演示等表现手法相融合。

(三)合理选择采访内容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选择合适的采访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采访中,相关的情节、事件相互交织,需要记者确定取舍、去伪存真,找到所报道事件的关键点,深入挖掘。在采访过程中不是面面俱到地纠结在枝节上,而是要选取事件中心并且有侧重地报道,同时需要对采访问题的显性和隐性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媒体融合的特点,可以适当精简新闻采访过程中内容的文字描述,而运用能够容纳大信息量的画面和视频来表现,使整个采访过程更为精炼和紧凑。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写作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搭建文章框架

第一,要重视多种媒体的应用和布局,既要保证文章的稳定性,避免头重脚轻、杂乱无章,又要注重新闻的灵动性。在一般常用的倒金字塔结构上多考虑媒体融合给受众带来的影响,以此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阅读需求。第二,新闻写作要关注网络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快速捕捉读者的阅读兴趣,采取分篇分时推送、综合报道、一题一议、专题渲染等方式,使文章结构与网络媒体平台的特点相吻合,文章结构要尽量避免平铺直述,要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使文章结构更具时代特征,动静结合、平衡有序,使整篇文章充满灵动性。

(二)撰写形式追求多样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写作在形式上既可以以文字为主,以画面作辅助解读,也可以以画面为主,文字起说明作用,还可以是文字、画面、视频、影像的综合应用,关键要看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能否反映新闻报道的特质,能否吸引读者眼球,引发读者共鸣。尤其是网络新闻的写作,可利用的写作形式更为丰富,可以适当吸收常用的网络语言进行事件描述,即兴发挥,与读者互动,按照受众的需求优化写作形式。尤其是网络新闻报道的写作,形式上可不拘一格,将传统的文字表述和网络流行语巧妙结合起来,使文章具有更强的可读性,使其更能满足网络用户的阅读习惯。

(三)优化新闻写作技巧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和受众对新闻写作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媒体要增强新闻写作的独特性和高品位,满足媒体融合的需求。第一,由于网络平台对于新闻稿件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新闻写作的效率,结构应该灵活,语言应该简练,所撰写的文章应该能够在不同媒体之间快速转化。第二,优化写作技巧要采取统筹考量的策略,从开始构思就要设计好写作风格和手法。比如,在报道一则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新闻事件时,应使用幽默的语言,多制造悬念和“包袱”,以此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第三,当需要把平面媒体内容转化为电视或网络媒体内容时,要注重观众的情感变化,从广而告之式的叙述向提振情绪的方向转变,达到优化新闻内容的目的。

三、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工作者提升采访与写作能力的途径

(一)练就过硬的新媒体专业技能

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高尚的职业品格,不但要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和报道写作的技巧,而且要牢记新闻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往电视、报纸新闻记者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各项工作均由“专业人士”担任,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求新闻工作者成为能够同时掌握策划、采集、编辑等技巧的“全方位人才”,并且还需掌握新媒体平台内容发布和运营的方法,实现全媒体融合传播。而在此过程中,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造就“全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区别于自媒体从业者和业余人士的标志。现如今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不仅要能够进行深度报道,还要掌握撰写评论、编辑视频、拍摄画面等技能。

(二)提高作品可读性

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最核心的本领就是采访和写作,好新闻不一定是写出来的,但一定是“采”出来的,所以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真相,才能写出更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新闻工作者在创新采写形式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这是新闻作品得以生存的基础。与此同时,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写工作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报道活动的连续性,有效挖掘新闻的核心和本质,充分发挥自身的写作能力与采访能力,有效提升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可读性以及吸引力,让受众能够获得内容更加丰富和形式更加新颖的新闻产品。

(三)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写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正确导向,确保信息完整、真实、可靠和有效。对新闻事件进行正向解读与分析,以客观视角进行适当的评论,帮助受众清晰掌握事件信息。同时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写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工作精神,正确认识作为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报道理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工作能够始终走在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参考文献:

[1]李曼.浅析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媒体融合中的地位[J].记者观察,2020(8):54.

[2]毛利涛.探析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J].记者观察,2020(2):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