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川崎病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亢小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亢小方,. 浅谈小儿川崎病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 国际护理学,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81.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川崎病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以抽签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分组,常规组(n=28)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n=28)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差异。结果试验组川崎病患儿CRP含量、退热时间、白细胞含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对,有组间数据验证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家长配合度,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81
基金资助:

引言

近年来,小儿川崎病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时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与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主要针对综合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础资料

本次收入目标是选自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的56例川崎病患儿,以抽签法实施分组,每组28例,常规组女性与男性之比是14:14,最大年龄6岁,最小年龄4岁,中位年龄为(5.69±0.55)岁;试验组女性与男性之比是13:15,最大年龄7岁,最小年龄3岁,中位年龄为(5.32±0.25)岁。验比较两组川崎病患儿基础数据,P>0.05,统计学不显示计算意义。

(二)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及治疗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健康教育向患儿陪护家长或监护人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包括川崎病相关知识及诊疗情况(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预期疗效等)进行宣教,提高患儿家长对本病的正确认识,以缓解其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指导患儿家长掌握正确的患儿护理方法,如口唇护理、皮肤护理及发热护理等,并反复嘱咐患儿家长严格遵医嘱施护及服药等,切勿擅自更改,以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心理护理充分关注患儿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变化,主动与患儿接触,以亲切、和蔼、友善的态度与患儿沟通,多予以语言或肢体表扬或复位等,以获得患儿的依赖感与信任感,消除其恐惧及担忧等,从而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主诉并讲解相关知识,耐心解答其疑问,消除其紧张、烦躁、焦虑及恐惧等负性情绪,争取其理解与配合。告知患儿家长,在发现患儿出现胸闷、头晕、心悸、乏力、哭闹、呕吐、出冷汗及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处理措施。

临床治疗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及体质等,严格遵医嘱予以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密切观察用药期间反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面色、心律及心率等变化,以便及时评估临床预后及病情变化等。对于静脉输液者,尽量选择输液泵给药,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调整,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饮食护理川崎病患儿由于发热、乏力及口腔不适等,多存在食欲不振或不肯进食等症状,可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流质饮食或者半流质饮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患儿的喜好调整饮食种类,遵循少量多餐、饮食温凉的原则,如患儿无法自行近视则予以耐心喂食。

并发症预防护理患儿予以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尽量避免患儿哭闹或剧烈活动,维持病房安静舒适、通风良好,预防冠状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对于体温>38.5℃者予以物理降温,如效果不佳再予以药物降温。加强皮肤黏膜护理,勤修剪患儿的指甲,避免患儿擦伤或抓伤皮肤,发现半脱痂皮及时予以修整,嘱患儿家属切勿强行斯脱,避免诱发出血或感染。维持皮肤清洁干燥,内衣裤应每天更换,便后均以温水擦洗臀部,并维持床单元平整,预防皮肤损伤或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天3次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增加患儿饮水量,对年长患儿嘱其饮食前后漱口,确保口腔清洁湿润。对于口腔溃疡者,予以硝酸甘油局部涂抹,以缓解疼痛。

(三)指标分析

计算比较试验组与常规组川崎病患儿CRP含量、退热时间、白细胞含量及其并发症发生率。

(四)统计学方法

56例川崎病患儿涉及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21.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CRP含量、退热时间、白细胞含量)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组间数据验证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川崎病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57%对比常规组的21.42%,P<0.05,有组间数据验证意义。

(二)对比两组CRP含量、退热时间、白细胞含量

试验组川崎病患儿CRP含量、退热时间、白细胞含量与常规组数据进行比较更具优势,P<0.05。

三、讨论

临床上,小儿川崎病也可以称为急性发热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属于一种全身性血管炎,发病原因不明确。该疾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其中小型动脉最为严重。婴幼儿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主要表现为5d以上的连续高热现象,体温通常在39℃以上,采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不显著,通常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膜样脱皮、手足硬性水肿、口腔黏膜改变、结膜充血以及皮疹等现象。该疾病可能会引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出现,促使患儿猝死或者心肌梗死,严重威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对其进行诊断、治疗与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综合护理在临床上属于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够对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通过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过程、治疗以及预后,缓解其不良情绪。其次,通过高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黏膜护理、眼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服务,能够促使患儿更好更快康复。

结语

综合以上结论,将综合护理用于小儿川崎病临床护理中相比较常规护理的临床作用更突出。

参考文献

[1]刘贵芳,黄涛.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61-63.

[2]邵秀敏,刘阳,及燕文.小儿川崎病16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82-8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