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人体特定穴位上的中医外治方法,用于治疗冬季引发的一些寒性疾病,通过药物的温热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促进阳气的运行,辛温散寒,达到治疗寒性疾病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选取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分析冬病夏治三伏贴的临床效果和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25±3.32)岁,男19例、女10例;对照组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在(59.36±3.48)岁,男20例、女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2)患者和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对本研究药物不存在过敏迹象;
排除标准:(1)患者意识不清晰,无法交流;(2)患者治疗配合度差;(3)肾功能异常;(4)患者体内存在肝功能异常;(5)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气管舒张剂、抗生素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时间每年三伏天期间。
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贴敷药物内容如下:10g细辛、10g甘遂、10g延胡索、10g白芥子、10g冰片、10g丁香,将上述药物进行研磨成粉末状,使用生姜汁、蜂蜜对粉末进行充分搅拌,将其制成药饼,在患者定喘、肺俞、天突、膻中、膏肓、膈俞等穴位进行贴敷,每次贴敷的时间控制在4-6小时之内,每一个伏贴一次,治疗时间每年三伏天期间。
1.3 观察指标
(1)医务人员统计所有患者治疗有效率,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2)医务人员统计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FEV1、FVC、FEV1/FVC等,进行比较分析。
(3)医务人员统计患者的生活质量,标准:SF-36量表,各项满分100分,分数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是正比,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计数资料用x̄±s、(n,%)表示,差异性对应t、c2检验;依据: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比较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2.2比较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比较患者的肺功能指标(x̄±s)
2.3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x̄±s,分)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由永久性的气流受限导致呼吸困难,由吸烟、室内空气污染、遗传因素和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发病,且常常是以缓慢的方式进行发展。此疾病是不可逆转的,且无法完全治愈[1]。然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通过治疗和管理,可以减轻症状、减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氧疗、肺功能锻炼、慢性呼吸功能支持等。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理论和治疗原则即“寒症夏治”理论,它指的是在夏季对冬季疾病进行治疗。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在不同的季节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变化,冬季气温较低,机体内阳气相对较弱,容易引发或加重寒性疾病,而夏季气温较高,阳气旺盛,治疗效果往往较好。因此,冬季患上的一些寒性疾病,如风寒感冒、风寒性关节疼痛等,在夏季可以通过药物、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加强阳气、驱邪寒,促进疾病康复[2-3]。冬病夏治的理论也提醒人们在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患上寒性疾病,同时,冬季疾病也可以适当延缓治疗,等待夏季以便更好地恢复健康。除此之外,热敷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温热的作用来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是,冬病夏治三伏贴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法会有所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冬病夏治三伏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肺部气道和肺组织往往会有痰液堆积、气道炎症等问题,使得气道通畅受阻,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温热以及温通经络,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细辛有温肺宣通、开窍醒脑的作用,可以刺激神经中枢和血管,有较强的兴奋作用,此外,细辛还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有助于防治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甘遂有温通、攻下的作用,常用于中医药中作为泻药使用,甘遂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可以促进肠液分泌、增加肠蠕动和减少水分吸收,从而达到泻下的效果[4-5]。白芥子有温肺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胸闷等症状,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开通呼吸道,减轻炎症和堵塞现象。此外,白芥子还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有助于防治感染和炎症性疾病。延胡索有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血瘀、跌打损伤等症状,可促进血液循环,消散淤血,缓解疼痛。丁香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以暖胃化寒,缓解胃肠道的不适感。此外,丁香还有一定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对于口腔炎症、咽喉疼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冰片有麻醉、止痛、祛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胸闷气滞等症状,可以舒缓呼吸道痉挛,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此外,冰片还有清热解毒、祛风降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发热、中风、头痛等症状。贴敷部位的刺激可以激活局部的免疫系统,促进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加,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病原菌的侵袭,减轻感染的风险。贴敷药物的气味可以刺激嗅觉神经,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促进身心舒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常对寒冷的天气敏感,如果在冬季进行治疗,可能会加重症状,而利用三伏天的炎热天气进行贴敷,则能避免冬季的寒冷刺激,对患者更加适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寒邪侵袭的疾病,通过贴敷药物的辛温散寒作用,可以补阳温经,改善体内寒湿痰液的困扰,减轻气道痉挛和炎症反应。冬病夏治三伏贴作为中医外治方法,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互辅助,如中药内服、物理治疗等,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在每年的三伏天期间给予冬病夏治三伏贴中药贴敷配合治疗,可以通过温通经络、调整免疫系统,改善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运用意义重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付倩雨,吴芬,樊院院,等.三伏贴联合穴位注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9):47-50.
[2]刘慧敏,龚放华,吴兆黎,等.冬病夏治三伏贴联合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5):952-954.
[3]陈伟燕.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变应性鼻炎1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1):66-68.
[4]杨明明,卢慧娜,周瑜,等.冬病夏治三伏贴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3):387-390.
[5]卢加庆,王真,冯倩,等.冬病夏治三伏贴联合西药治疗虚寒型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3):81-83.
[6]郑妙瑜,李川.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J].黑龙江医药,2020,33(2):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