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气象部门引入了多种现代化的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设备,海南省的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于气象预报等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准确和及时的气象预报服务。气象观测业务和气象大数据分析业务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要求较高,公共气象服务营运而生。公共气象服务能够把复杂的天气预报数据,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气象数据产品,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能够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高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海南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开展现状
1.1积极开展旅游业气象服务
海南省是旅游大省,旅游业的发展是海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三亚、万宁、琼海等海滩性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来。为了更好地发展海南的旅游业,为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的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服务,海南省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引入了先进的天气雷达和卫星等设备仪器,加强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引入气象大数据等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加大了对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此外,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开展全域旅游气象服务,为海南岛旅游行业,尤其是特色景点提供实时天气实况,和定时定位的气象预报。2020年起发布的五指山红叶和昌江木棉花期观赏预报,能够为游客提供旅游路线规划参考,方便人们尤其是外地游客选择适宜的天气到海南旅游。
1.2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
气象信息的发布关系着气象服务的出大范围,气象预报信息发布渠道是否通畅和多元决定着公共气象服务能发真正发挥效用。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在每一个市县乡等行政区划单位,设立了气象信息源,建立起区域性的气象观测站,不断完善气象服务,为当地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在实时天气监测和短临预报预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拓宽着公共气象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气象信息的传播速率。海南省气象部门收集气象灾害等信息的技术手段更加完善,提高了海南省气象领域的防灾防御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海南省加强各项专业预报和气象专项服务,制作中高考、春运、节假日等气象服务,及时发布雷电、大风、暴雨、高温、干旱等天气预警信息。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利用全媒体渠道,如手机短信、天气APP、微博、微信、抖音等多媒体渠道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让群众能够及时接收到准确的气象预报信息。
1.3开展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大活动的举行频次不断增加,活动的规模和质量也日益增强,并且呈现出大型化和室外化的特点。大型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较高,往往会收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室外活动举办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因此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依据把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纳入到公共气象服务的范畴,这也是提升气象部门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开展大型活动的过程中,海南省相对应地当地气象部门额会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对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提供24小时至72小时的滚动天气预报,从而确保大型活动的顺利开展。
1.4加强气象科普宣传
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在世界气象日或防灾减灾日等特殊的时间节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气象的科普宣传,例如现场讲解、线上气象科普专题、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向民众普及气象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气象宣传工作汇总,工作人员会主动为人们答疑解惑,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气象服务,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推动气象服务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2. 海南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气象服务较少
在实际的公共气象服务过程中,公共气象服务存在供需不平衡和服务产品类型少的问题,个别相关部门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视度不够。农业发展与气象和天气情况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但是,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以及规模类别等,与实际的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农业气象服务还不到位。
2.2部分气象服务落后
当前,气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会制约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包括技术因素等,导致公共气象服务的很大一部分功能还没有发挥出实际的作用,但是在短期内也难以解决技术方面的瓶颈,影响公共气象服务的正常开展,亟需加强气象服务技术研发,提供更加实用的气象服务。
2.3气象服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有待提升
目前气象领域的工作人员还存在着知识面较窄和专业技能不过关等瓶颈,会导致在气象数据分析等关键节点出现差错,进而难移准确地判断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时间和分布地区及强度,影响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实施,延误最佳的预报时机,造成一定的经济社会损失,也影响着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提升。
3.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对策
3.1提升公共气象服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对于气象工作者而言,专业素养是做好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气象服务工作中去。气象工作者应当认识到气象服务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时准确地将气象预报和已经信息传递给社会大众,为人们防御气象灾害预留宝贵的时间,降低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还要加强理论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准确分析气象大数据,为气象灾害防御提供科学有效的对策,确保气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拓宽公共气象信息传递渠道
虽然目前媒体渠道十分丰富,但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还要加强气象信息传递渠道的拓宽建设,气象工作者要深入到农村地区,加强对气象防御和气象灾害类型的宣传力度,让农民能够熟练掌握气象灾害防御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借助个乡气象活动,将气象知识宣传科普以及气象预报等信息,传递到每一位群众,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气象变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气象灾害的影响。
3.3加强科技和人才投入
气象部门应当致力于气象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培训,拓宽气象服务的覆盖面,构建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包括交通、环保、生态、能有等领域的监测系统,以完善的气象服务网络支持公共气象服务。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开展定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公共气象服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结语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是气象部门工作的重点,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气象部门应当加强科技和人才投入、拓宽公共气象信息传递渠道、提升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确保公共气象服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梦琼, 肖妙妮, 胡英超. 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 039(018):139-140.
[2] 邢彩盈, 张京红, 车秀芬,等. 海南省台风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 v.42;No.189(04):57-64.
[3] 吴坤悌. 海南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与展望[C]// 纪念中央气象台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之全国气象服务发展论坛. 0.
[4] 唐军奎.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J]. 陕西气象, 2011(06):37-39.
[5] 李楠, 林涛, 谢立坤,等. 关于发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探讨[J]. 文摘版:自然科学, 2016(1):113-113.
[6] 颜凡清, 周进, 郭坤,等. 论气象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J]. 河北农机,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