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选项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雷洪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雷洪建,.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选项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J]. 体育学报,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7206.
摘要: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如何在开齐开足之后上好体育课,这成为了中小学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为消除传统体育教学项目繁多、蜻蜓点水、缺乏系统、学段脱节的现象,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紧紧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教会、勤练、常赛”优化体育课程。结合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专项技能为重点,采取“低年级教师走教,高年级学生走班”的形式,构建体育选项走班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实施体育选项走班课程改革,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小学;选项走班;课程;实践
DOI:10.12721/ccn.2022.157206
基金资助: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学多采用自然班级授课制,这种形式便于组织、便于排课,便于管理等诸多有利因素,但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造成“大统一”“一刀切”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差异,不利于基于学情分层授课,难以适应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需求和兴趣发展,难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难以消除传统体育教学项目繁多、蜻蜓点水、缺乏系统、学段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很难达到锻炼的目的,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效果,对学生个性发展、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和体育学科学科核心素养中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不利。

当前,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理解不足,制约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军事课、纪律课、安全课、技术课和说教课等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不利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2]2020年12月12日,《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点)发布,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小学高年级以上可采用体育选项走班制组织形式。”

二、小学体育选项走班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所谓“体育选项走班制”,是打破自然班,按运动专项选择分班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之所以设置这种新的授课形式:

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体育兴趣,有的学生喜欢篮球、足球、武术等具有激烈对抗性的运动,有的学生倾向于健美操、排舞等塑造美的项目,而自然班级授课,存在着不同兴趣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里难以得到满足、有些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也往往是因为不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而是“大统一”“一刀切”地组织,学生越来越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甚至还有可能会对体育完全失去兴趣,通过选项走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初始兴趣问题[3]

二是由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需要,有学者曾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会了哪个运动项目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没有学会一项,或记不清学会了什么,说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并不理想,学过很多项目但却一项没有学会, 采用选项走班的形式进行学习,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某项运动上打牢基础并有所提高,为熟练掌握一项或一项以上运动技能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学生参与“体育选项走班制”学习,由于满足了兴趣,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有所增强,养成锻炼习惯的几率增高,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也将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也能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使学生通过走班选项教学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

三、体育选项走班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实施走班制选项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专项技能为重点,探索并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走班制选项课程,并付诸于实践,使学生小学六年学习期间形成自己的爱好特长和一项专项技能,养成自觉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优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构建体育选项走班课程体系

从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课程一体化思路出发,以“一校多品、一师一专、一生一长”为突破口,做好学校可开的、教师能教的、学生要学的“三结合”,不断拓宽课程领域和结构,丰富课程内容与项目,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体育选项走班课程体系[4]。 根据3-6年级班级数量,划分为三年级、四年级、五六年级为三组开课,三年级9个选修项目、四年级6个选修项目、五六年级9个选修项目。且每个项目分不同水平、不同项目内容让学生选择;在下一阶段,为了更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进一步深入推进走班制选项课程建设。我们根据目标的整体性、项目内容的系统性和递进性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发展规律、学生兴趣这一指导思想,划分为传承体育文化、普及体育知识和技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这三个层次。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巩固增强兴趣形成专项运动能力出发,本着逐步发展的规律及原则,对不同项目的内容教学设置了各级学习需达到的水平和要求[5]。根据课标精神,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向,按照学生自己兴趣,选择选修项目。设置分别为篮球、足球、乒乓球、体适能、韵律活动、雪上运动(越野滑轮、轮滑、冰球)、韵律活动(体操类)、花样跳绳为选修项目,每个项目为36学时。在三年级开始实施,打破行政班分班制(但不打破所属年级),进行各班分项。   

(二)构建体育选项走班教学体系

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认真落实“乐动会”体育课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其年龄和身心特点,开展主题化、情境化、游戏化教学,构建体育选项走班教学体系。根据教师、学生情况、场地器材及学生兴趣调查结果分析等情况,确定学校在各年级可开设的选项课程项目和分配到每班参加选项的人数以及任课教师名单(第一步);发放学生自主选项意愿调查问卷,学生可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规划自己的选项安排(第二步);根据项目设置、教师人数、场地器材情况,确定教学的方式(年级内分块然后选项分组);先规定每班的选修人数,然后让学生再进行选项,以项目重组教学班的形式进行选项教学;根据每个同学的选项情况,编成若干个选项教学班,由各特长教师任教。 

(三)构建体育选项走班评价体系

以夯实“全息”基本点、融合贯通家校社协同育人,填补“智能”空白点、开发互联网+体质健康平台,培植“增值”生长点、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建立了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健康体检、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创响健康云”软件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体科“联盟”,构建体育选项走班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一般体能、专项体能、运动能力、学习态度、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6]。评测内容包括:出勤(20%)、技术技能测评(40%)、自评(10%)、互评(10%)、教师评(20%),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师评、互评、自评(模块学习定性评价表见下表)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评价,以便使学生在下学期或学年重新调整自我选项学习的水平进度

四、体育选项走班课程实践

(一)改革体育课程设置。

采取“低年级教师走教,高年级学生走班”的形式,各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其中自然班授课两课时,体育选项走班两课时。一二年级采取教师走教,每班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不同的专项教学,每学期进行轮换,培养学生兴趣。三至六年级打破自然班限制,充分考虑“运动项目+学习水平”重组班级,实行同学段分项合班,每周利用80分钟培养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

(二)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采用“教学——练习——比赛——即评”的循环方式,根据学生实有水平组建异质或同质的学习小组,采取“巧设情境、精讲点拨——制定目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开展比赛、比对目标——成果展示、反馈校正”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分组分层、明标导航、讨论答疑、彼此互助、相互PK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促进自我提高。教学中注重“前测”“中测”“后测”成绩的记录,建立运动档案;比赛中灵活开展分组对抗、生生竞赛等形式,实现“课课有比赛”。

(三)改革体育评价方式。

开发“创响健康云”软件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体科“联盟”,分析生成数据,归纳提出建议,期末定时定点发送至家长手机端。构建体育选项走班学分选修体系,开展“田径、篮球、足球、啦啦操、冰雪运动”五大班级联赛,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学校统一组织实施全学生体育监测,将监测数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以大学城人民小学为例.雷洪建(导师:何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科教学(体育));2020.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J]. 西藏育,2020(12):3-5.DOI:10.3969/j.issn.1004-5880.2020.12.003.

[3] 于素梅.从一体化谈“体育选项走班制”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9):19-21.

[4] 韦海鹏. 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教材的研究初探[J]. 文理导航(中旬),2012(4):26-27.

[5]张子民,杨东亮.选项走班:体育教学的新实践模式[J].中国教师,2011(12):24-26.

[6]王政.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2):63-65+7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