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民航气象设备系统近几年正面临着新建及更新快速增长的需求,但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少,面临着很大的技术保障压力。民航气象的观测、预报、编发报文等一些业务都是依靠着民航气象设备系统运行,因此气象设备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会直接影响到民航飞行的安全,关系着人民的人身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民航气象设备维护管理现状
1.专业人才紧缺
国内培养气象设备维护专业的相关院校较少,满足不了发展迅速的民航气象系统维护所需的保障人员。同时在一些地区,民航气象维护部门处于边缘地带,这也导致了气象设备维护人才经常出现跳槽的现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气象设备的维护工作也变得难上加难。
2.对于设备管理不重视
一些管理领导或者使用者并不重视设备维护,常常只看重最后结果,对于维护过程非常轻视。很多民航气象设备非常先进,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频率快,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对于维护气象设备的维护人员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并不够先进,需要管理者经常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于气象设备的维护力度,将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3.售后技术支持薄弱
在当前民航气象设备售后服务方面,技术支持一般都是由厂家直接提供,但很多民航气象设备采用的是国外进口产品,一旦出现较大故障,厂家的维修时间会延迟,很难满足民航业务运行的需求。
4.气象设备备件相对匮乏
在进行民航气象设备维护时,设备备件相对匮乏。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而没有备件时,都需要临时找厂商或者周边机场进行协调,这无形中延长了设备维修时间,影响业务运行。
三、民航气象设备维护管理——以应对电磁的抗干扰措施为例
1.维护好民航气象设备的电磁环境
由于航空港的特殊性,地势开阔,各种电子设备相对集中,强电与弱电交叉工作,而且近年来民航迅速发展,大量新设备的安装,产生干扰的因素增加,电磁环境更加复杂。而民航气象设备的种类很多,分布又较为分散,信号传输线路距离长,设备更加容易受到电磁干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外场的自动观测系统,分布在长三千多米的跑道两端,单条跑道一般配有五部前向散射仪,两部云高仪,两部气象自动站及其它设备,信号要通过四千多米的电缆传到室内,在室内还需经过多部门的转接,极易受到电磁干扰。多普勒气象雷达、自动观测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电磁干扰,给飞行保障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干扰侵入的几种途径及抗干扰措施
一是动力线侵入的传导干扰、辐射干扰。电压噪声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瞬时升降、叠加高频、持续欠压和持续过压。电网中的负载切换、电网切换和各种故障都会使电网发生瞬变过程。这种瞬变电压的波形大多为无规律的正负脉冲,偶尔有振荡脉冲,其中以断开感性负载时所产生的噪声脉冲前沿最陡,尖峰电压最高,故危害也最大。据文章介绍,咸阳国际机场外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曾经由于装在观测系统外的空调器因启动停止故障,引起透射仪不能正常工作。其中空调器就属于大电感大功率设备,频繁启停产生瞬变脉冲,影响周边设备工作。动力线往往也是雷电侵入的重要途径。雷云直接向动力线放电称为直击雷。为预防直击雷,应在设备厂房周围设置避雷针等大型防雷设施。另一种现象是感应雷,当线路附近发生雷击时,线路上的感应电荷迅速移动和消失,产生浪涌电压,抑制感应雷影响的主要措施是对设备和线路施加静电屏蔽和接地。交流电网中还有传输噪声,可采用低通滤波器和双重屏蔽变压器抑制高频噪声和尖峰噪声,采用稳压变压器能抑制长期电压波动,还可以使用浪涌吸收器抑制雷电浪涌电流和开关浪涌电压。
二是由数据线、信号线侵入的传导干扰、辐射干扰信号。传输线上的噪声主要来自外部的感应噪声和接地点间的电位差。由于民航气象设备分布分散,通信距离长,使用的是多芯电缆,电缆内导线间的互感使得其它线上的信号串入形成干扰,当这种干扰信号电平大于有用信号的电平时,数据就不能有效传输。我们在使用较长的传输电缆时,一般要求使用双绞线。因为双绞线的对称性使得感应的干扰电磁场对消。但我们使用双绞线时要注意双绞线的配对使用,不要交叉使用,否则就起不到抑制感应电磁场的作用了。另外还要注意在施工中不能损伤电缆金属屏蔽层以及在两端良好接地。白云国际机场外场自动观测就曾因电缆被施工队挖断,重接后屏蔽层连接不好,致使数据传输误码多,特别是晚上当外场灯光开启后,电磁干扰增加,而使数据一度不能使用,后重新对接屏蔽层,加强了电缆屏蔽网与外加铝套的连接,才使得数据正常传输。此外,在电缆的敷设方面,不同类别的电缆分别敷设在不同的支架层上。通常,计算机机房内外都用电缆沟敷设电缆,可以把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集中在同一个封闭的金属电缆槽中,但相互间必须用隔板隔开。低压动力和照明电缆应在钢管中敷设,而且与计算机电缆等要保持一定距离。
四、气象设备维护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1.气象设备维护管理专业化
民航气象设备管理并不是一种简单事项,对于航行安全和航行质量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这就必须提高气象设备维护水平,保障气象设备正常运转,确保相关航司用户顺利运行。要想实现气象设备管理专业化就必须做到人员的专业化,注重对人员业务培训学习,在国内外先进民航工作单位或者是生产厂商进行维护技术学习,持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
2.气象设备维护管理信息化
当前民航气象设备大部分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维护,这种维护方式效率并不高,很可能会出现失误或者数据丢失现象,不利于设备长期维护管理,难以满足当前民航现代化管理需求。在今后,我们可通过计算机技术做好现代信息化民航设备管理维护,分析诊断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精确地对设备进行维护。
3.气象设备维护管理绿色化
设备管理绿色化是民航气象设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心思想在于设备的全寿命中应当防止出现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如在进行维护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各种废弃物不应当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在维护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因素,这样才能够做到节能环保,实现设备维护的绿色化。
综上所述,在民航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加强安全意识的同时,也需要提高业务的运行效率。因此,我国民航各个企事业单位需要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努力实现设备维护模式创新,这样才能为民航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晏珂.空管气象设备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20,(30):195-196.
[2]叶雷.民航空管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应用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34(5):491-494.
[3]陈瑶,王凤伟.民航气象数值预报系统高性能集群平台性能测试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9,31(1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