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新样态探究
丁倩 刘金莉 王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倩 刘金莉 王晗,.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新样态探究[J]. 中国新闻传播,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8332.
摘要:
融媒体背景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提出了新要求,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取材真实,写作内容丰富;视角全面,深入受众;导向正确,弘扬社会主旋律;形态端正,用词标准。只有重视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新时代下受众的需求对写作内容进行优化创新,才能使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取得良好的成效。要想打造融媒体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新样态,就要注重思维创新与转变、强化形式创新、兼顾不同载体、增进与受众的互动。
关键词: 融媒体;广播电视新闻;新闻写作
DOI:10.12721/ccn.2023.158332
基金资助: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传统的新闻载体,在融媒体时代下虽然面临挑战,但也迎来了机遇。为了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表现力和影响力的提升,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应当重视写作技巧的探索。通过提升写作技巧,一方面,可打造写作新样态,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写作更符合受众在新时代下的新需求,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力。

一、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涵

新闻写作指的是对新闻素材、资料等进行整合、分析、加工,并对新闻事件进行系统性描述或阐述,使之成为新闻作品的过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中一个重要环节,能否提升写作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广播电视新闻的总体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延伸,而信息是写作的来源,信息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写作的质量,因此要确保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在融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方式更为多元化,且传播路径也更为丰富,新闻信息表现出较强的交互性特征,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抢占了其生存空间,也导致广播电视新闻发展受到了影响。但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媒体平台。传统媒体通过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能够为自身发展带来诸多机遇,同时也可为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提供技术支持、创作方式支持和传播渠道支持,从而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适应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需求,在坚持守正的同时积极进行创新,探索新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模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要求

(一)确保取材真实、写作内容丰富

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内容是重要的一部分,要想提升写作质量,促进广播电视新闻更好地发展,就要做好内容的把控,确保内容丰富,且取材真实[1]。广播电视新闻与多媒体新闻并不相同,前者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更应当确保取材真实,写作者要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和端正的作风,尽可能提升写作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并从多层面剖析新闻事件,挖掘其本质内涵和意义。同时要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真实的取材使公众更准确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提升新闻事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确保视角全面、深入受众

广播电视新闻是“人民”的新闻,其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因此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要关注人民的需求,确保视角全面,并扎根于受众。第一,要基于受众视角对新闻事件真实的信息进行编辑和呈现。从受众内心需求和心理特征出发,在分析受众性别、职业、年龄等各方面差异的同时,对语言表达、写作风格等进行调整,使受众能够更好地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从中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第二,有效运用“接地气”语言。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语言的选用是否“接地气”,也会影响新闻的最终效果。融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要尽量契合受众思维,使受众看起来不会产生“脱离感”。这就要求写作者在采用书面语的同时,适当添加一些地域化或者流行化语言,实现口语与书面语的融合渗透。

三、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体现写作新样态的策略

(一)注重思维创新与转变

思维模式是写作的前提,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要想体现写作新样态,必须注重思维模式创新,确保思维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写作时能够打破定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维转换,构建新的写作范式。第一,多运用创新性思维。当前的时代虽然科技十分发达,信息流通速度很快,但是也是一个挑战重重的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者一旦在写作中无法把控思维,就很容易被“带偏”,导致写出来的新闻稿脱离广播电视新闻的原有轨道。因此要进行思维创新,激发创新性观点,树立积极向上的媒体意识,并关注社会热点和受众诉求,运用独特新颖又充满趣味性的方式写作。第二,重视写作技巧的运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者要多学习一些写作技巧,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探索和思考,尝试运用多种写作方法,使新闻稿件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在此基础上打造媒体核心竞争力,使得广播电视新闻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强化形式创新

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形式创新也是一个必要的部分,要通过形式创新提升新闻作品的吸引力。第一,做到声画对位,丰富表现元素。在过去,广播电视新闻最基本的写作要素就是文字,写作者只要在写作的过程中用好文字就可以了,一提到新闻写作,人们的第一想法就是文字处理。但在当前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发生了变化,广播电视新闻的表达方式更为多样,在写作中不仅要做好文字的运用,还要做好对其他元素(影像、声音、画面等)的运用,使元素间能够得到精准匹配,且新闻作品中的地点、时间、人物等都能够保持一致,为受众呈现一个成熟、优质、和谐的新闻作品。因此要求写作者也要对自身的创作思路进行改变,尽量使写作内容更为丰富。例如,可以在文字中添加一些图画,或者融合一些漫画等,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第二,确保逻辑主线清晰。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表达型作品,在写作过程中要做好对受众阅读习惯的分析,尽量使写作内容与受众习惯相契合。

(三)兼顾不同载体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并兼顾不同载体,使新闻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具体要兼顾手机、电脑、数字广播等,结合这些载体形式对写作形式、写作风格等进行调整,满足更多人们阅读、观看、传播的需求[4]。例如,那些习惯采用数字电视观看新闻的用户往往年龄较大,不便于用手机或者其他载体观看新闻,因此在写作、排版这类新闻时,要尽量运用醒目的标题和鲜艳的颜色,并在其中配一些图片,以吸引人们观看和阅读,满足其诉求。对于那些习惯运用手机观看新闻的用户,在写作时要尽量满足其快速阅读的需求,运用具有特色且简单明了的写作方法。这类群体通常对手机的使用较为频繁,没有耐心阅读长篇大论的新闻事件,因此,在写作时应当做到简洁明了,不能拖拉冗余。对网页新闻而言,在写作的过程中,则要尽量根据不同的页面风格或页面布局对写作方法进行选择,同时还要在写作时配一些图片,使整体内容得到丰富。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为了促进广播电视新闻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变化,写作者要对写作过程进行科学把控,注重四微创新与转变,注重形式创新,兼顾不同载体,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凝练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多元化、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新诉求探究[J].新闻传播,2022(16):74-76.

[2]丁露露.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新诉求[J].西部广播电视,2022(1):41-43.

[3]贠军娜.新媒体条件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新诉求[J].采写编,2021(10):138-13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