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预防
索南却忠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索南却忠,.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预防[J]. 国际护理学,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88.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消耗健康资源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患2型糖尿病,目前尚无治愈的办法。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了将血糖控制在稳定的水平饮食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预防
DOI:10.12721/ccn.2021.157088
基金资助:

1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1、一般表现
1.11型糖尿病起病急,2型糖尿病起病较缓慢,患者多出现疲乏无力、身体虚脱等表现。
1.2、主要表现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
1.2.1多尿:由于血糖升高引起渗透性利尿,患者尿量增多,多者24小时超过20次,一昼夜尿量在2-3L以上,偶可超过10L。
1.2.2多饮、烦渴:由于血浆高渗及大量排尿,患者烦渴多尿,24小时饮水量与尿量成正比。
1.2.3多食:由于糖的利用低,血糖虽高但不易转运至调节食欲的饱食中躯细胞内,故产生饥饿感与摄食要求。患者进食量远较患病前增多。
1.2.4体重减轻:由于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加,导致体重下降。
1.2.5伴随症状:常伴疲乏、虚弱无力,尿糖局部刺激使外阴皮肤搔痒较常见。
1.3、并发症
1.3.1心血管病变:包括大、中动脉和微血管病变。患者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急性脑血管病等。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肾、神经、心机组织受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1.3.2肾脏病变:主要为肾小球硬化,其早期表现有尿微球蛋白增高,以后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晚期有氮质血症最终发生肾衰,是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3.3眼部病变:是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表现。病史超过10-15年者半数以上有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早期见视网膜小动脉扩张和微血管瘤,随后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微血栓、渗出等病变。后期由于玻璃体内出血后增生许多新生小血管和纤维组织,可导致视网膜脱离而失明。此外,还可引起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等。
1.3.4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多为对称性,进展缓慢,下肢较明显。临床表现为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随后出现肢体疼痛,后期累及运动神经,可有肌力减弱、肌萎缩和瘫痪。
1.3.5感染: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常见,可反复发生,甚则引起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1.3.6皮肤及其他病变:皮肤血管扩张、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使患者面色红润,皮下有出血点或瘀斑。皮肤小动脉病变所致供血不足可引起局部皮肤发绀或缺血性溃疡,溃疡表浅、疼痛,多见于足部。
1.3.7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多发生于1型和2型严重阶段。常见诱发因素有感染、创伤、手术、分娩、饮食不当和胰岛素治疗中断等,也可以没有明显诱因。 
2护理
2.1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故护理人员要理解、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多讲解一些治疗效果好,患者配合好的事例。将糖尿病的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告诉患者和家属,使他们知道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终身治疗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只要有信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就能延缓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2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措施。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饮食要定时定量: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将每天的主食分为早餐1/5中、晚餐各占2/5如果餐后血糖高则少量多餐即从全日主食中扣留25~30g主食分别于上午11~12时下午4~5时,晚上睡前作为加餐。可达到预防低血糖及主餐后高血糖早餐一定要吃若不吃早餐易发生中餐前低血糖而且午餐容易多吃出现午餐后高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小时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变情况,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需要注意的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治疗,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2.3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应要求患者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定时、定量。一般每日坚持半小时左右,可酌情延长至1小时,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受凉,注意清洁卫生,防止口腔、皮肤泌尿系统的感染。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小时,可达到较好的降糖效果。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
 2.4药物指导及护理
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II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胰岛素:胰岛素不能冷冻,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不宜<2℃或.>30℃)及剧烈晃动,注射前1小时自冰箱内取出。普通胰岛素于餐前30分钟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以免长效混入短效内影响普通胰岛素的速效作用。注射部位应选皮肤松软处,如上臂外侧、臀部、大腿前及外侧、腰部、腹部,且要按顺序轮流选择,每次注射要离开上次注射处至少3厘米,重复注射部位要间隔8周以上,以防止皮下组织萎缩或增生、皮下硬结、局部红肿等反应,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给患者讲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并讲解胰岛素和各种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一般要求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2.5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人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2.6一般护理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尤其是口腔黏膜、皮肤、会阴部的清洁。少去公共场所,戒烟酒,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消化道感染。指导患者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测定仪者向患者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让患者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
2.7 健康教育
宣传糖尿病的危害性,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饮酒,少食钠盐,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减少肥胖,防止病毒感染,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指导家属应关心和帮助病人,协助病人遵守饮食计划,坚持运动疗法,尽可能不赴宴,并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鼓励病人与疾病作斗争。指导病人定期门诊复查,叮嘱随身携带识别卡,必要时随身携带糖果,以备急用。如有病情变化及出现并发症的征象时,应及时就诊。
结  论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干预糖尿病病人,使病人在住院期间掌握正确、科学的护理方法,对糖尿病病人终身长期血糖的控制起到了正确引导的作用,糖尿病护理是非常科学、健康的方式,只有长期严格的坚持良好护理,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提供生活质量,延续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段碧晗,高凌.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J].实用预防医学,2020,28(06):766-769.
[2]赵然,吕滋新.患了2型糖尿病? 试试中国传统养生运动[J].东方养生,2020(06):120-1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