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
肖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肖何,.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J]. 国际护理学,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89.
摘要:
目的:研究在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镇静镇痛治疗方案的效果,并且对相关护理方式进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5例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明确相关禁忌症,在确保安全前提条件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镇静镇痛治疗,并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结果:本案研究的65例患者,出现临床死亡3例(其中包括2例自动出院患者),其余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镇痛治疗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和非计划拔管等不良症状发生率降低,且通气治疗时间缩短。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使用镇静镇痛方案对患者疼痛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并且经过针对性护理后,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可控。临床治疗中,相关人员应关注镇静镇痛效果,并使用优质护理方案。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疾病;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护理
DOI:10.12721/ccn.2021.157089
基金资助:

神经外科患者疾病较为严重,发展变化快,患者需要进入ICU观察,并对失去自主呼吸功能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1]。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身体和心理应激反应,由此出现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造成创伤、缺氧,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降低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进行了有效的镇静镇痛治疗,并开展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病情变化、并发症进行监护,充分发挥护理方案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镇静镇痛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护理方案进行总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选取65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本人及监护人同意研究,与我院医学伦理要求相符合。

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其中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47.36±2.17)岁,病程1~5月,疾病类型:颅脑损伤22例、脑卒中17例、脑肿瘤20例,其他脑科疾病6例。

本案研究排除了重要器官功能缺陷患者,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患有血液和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镇静药物主要使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镇痛类药物为吗啡和芬太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镇静和镇痛类药物。在治疗前,相关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使用微量泵于患者静脉持续泵入相关药物。其中咪唑安定的用药剂量为0.05mg/h,丙泊酚每小时用量为0.3~0.4mg,上述药物均需要与生理盐水60ml进行混合稀释。药物使用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护,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纠正,降低不良反应影响[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镇痛镇静治疗后,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对呼吸道感染和可吸入肺炎、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2结果

经过镇痛镇静治疗和优质护理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其中出现临床死亡3例(2例为自动出院患者),其余6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且生命体征平稳。

所有患者中,出现1例呼吸道感染、2例吸入性肺炎和1例非计划拔管,经过护理后相关风险解除,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通气治疗时间经过护理后缩短,平均通气治疗时间为(4.14±1.25)d。

3讨论

临床治疗中,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镇静和镇痛治疗十分重要,能够增加患者安全感、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镇静治疗方案中,选取的咪唑安定能够起到催眠和抗惊厥、焦虑的作用。通过小剂量药物使用,能够促使患者神经状态放松,对疾病治疗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大剂量的药物会产生抑制效应,因此,在镇静治疗中,需要对药物滴注量进行控制。

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意识、呼吸功能和血压值变化。在治疗的前2h内,需要对患者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之间的血压差值进行判断,针对临床低血容量患者应适当输血治疗,确保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为确保治疗效果显著,护理人员也需要对机械通气设备的参数进行监护,根据患者耐受度对通气压力进行控制。

临床中,针对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镇痛干预时,需要对患者局部和全身反应进行监护,并且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其中包括口腔清洁护理,每天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漱口水清理口腔杂物,预防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引发窒息,造成严重护理不良事件[3]。同时,需要增加临床看护频率,妥善固定各类导管,防止出现管道滑移,造成非计划拔管,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值得注意的是,在镇痛类药物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并发症,常见症状是低血压,如静脉持续给药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后,患者血压值会降低,因此,治疗期间应重点加强血压监护。

本案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在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ICU收治的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共计65例,对这部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给予了镇静镇痛治疗,并采取良好护理支持,对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不良事件进行规避。研究结果显示,镇痛治疗后患者出现1例呼吸道感染、2例吸入性肺炎和1例非计划拔管,经过护理后,上述症状消失,未对身体造成实质影响。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镇静镇痛方案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鉴于镇静镇痛疗法临床价值较高,可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楚扬.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不同镇静镇痛方案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v.14(07):180-182.

[2]付瑛.探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018(015):255-256.

[3]王奎,王丽华,汤云,等.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人机协调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05):575-58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