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强调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体育活动或体能训练等方式进行身体及心理素质的训练。在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参与素质拓展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融入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和综合素养,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一、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以往体育教学中过于看重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忽视学生其他能力培养的缺陷,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针对有负面心理的学生,如胆小、自卑、恐惧等,设置专门的拓展训练项目,让学生在参加拓展训练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避免或延缓学生出现心理疾病。
(二)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教师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不重视的情况,这也造成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逐渐变弱。将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可让学生通过拓展训练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更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如在进行“穿越电网”“信任背摔”等拓展训练中,学生必须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才可以更好地完成项目训练。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策略
(一)在机械运动中开展拓展训练
体育课时40分钟,教师要在这40分钟内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欲望并不是特别强烈,甚至可以说是排斥团队活动,热衷自由活动。其原因是当前的初中体育运动项目缺乏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拓展训练理念,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广播体操中的伸展运动”时,可以设计“动作接龙”游戏,即先抽出20名学生站成一排,然后要求学生依次做出已学过的广播体操动作,第一个学生做完后,第二个学生立马“接龙”做第二个动作,依次完成动作,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做完结尾动作。通过“动作接龙”的活动,可以避免学生做重复的动作,相比以往按部就班的训练形式,“动作接龙”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心的斗志,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记动作。总体而言,此方式的挑战性比传统体操教学更强。
(二)在专项练习中开展拓展训练
田径项目、球类活动等专项体育活动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并不少见。专项活动多为集体活动,考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不仅要熟记动作要领,还要学会团队合作,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团队的利益。以篮球练习为例,篮球本身就是一种以团队竞技为主的运动,但大多数学生在打篮球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往往喜欢单打独斗,这对个人球技的提升与团队的胜利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传接球与得分”时,可创设一个“孤岛求生”的教学情境,以“瞎子岛”“哑巴岛”作为两个重要岛屿,学生在每个岛屿中扮演不同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借助“篮球对抗”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现在,大家都退到小岛边缘了,只有战胜强大的篮球巨人,你们才能顺利逃离小岛,但这位篮球巨人实力超强,你们单打独斗是无法出去的。”此时,学生为了打赢这场“战斗”,就会纷纷抱团合作,最终打败“篮球巨人”,获得最后的胜利。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竞技精神。
(三)在趣味游戏中开展拓展训练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不只是单纯教授学生基本的动作要领。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应该摒弃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趣味游戏活动,以拓展活动训练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趣味体育游戏应该建立在“竞技性”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开展,忽略活动背后真正的目的。
例如,在期末体育动作考核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游戏方式来替代枯燥的动作考核,但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是考核“游戏”而不认真对待,教师还要适当融入相应的拓展训练。在拓展训练中设计多个任务,如“鳄鱼潭”任务,任务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利用两块木板、三个油桶作为辅助工具顺利通过“鳄鱼潭”,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会发现,孤身一人是难以完成的,需要队友帮助才能完成。比如,一个学生负责在对岸接应,一个负责在后面稳住及移动油桶、木板,而闯关的学生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如此三人默契配合才会顺利通过。通过这样的拓展训练,既能打破传统枯燥的动作考核模式,又能保障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顺利完成基础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顺利完成体育任务。
(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制定科学的训练方式
针对拓展训练的授课指导教师安排,学校首先应当单独组建一支专业的训练授课团队,并针对此团队设定标准以及要求。同时,学校也要安排体育授课教师向训练指导团队学习,通过培训的形式帮助体育授课教师学习并掌握拓展训练中的训练要点与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以及从培训中学习到与拓展训练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授课指导能力和实操课程中的管理能力。
如,在体育教学拓展训练项目中,有一项叫做穿越电网。该项目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先向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性讲解,利用专业知识向学生阐述该项目的动作要领,同时指导学生规范动作并熟练掌握动作后,再组织学生开始训练项目的实践操作。在准备开始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由小组组长安排每个组员的分工。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并与人数较少的一组组成小组,从而方便教师在项目开始后,观察学生们的状态和动作规范程度。在此项目中,小组要想成功通过就必须掌握三点要领:第一,组织有序;第二,计划合理;第三,行动统一。这也是穿越电网这个训练项目要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体验项目的时候可时刻把握上述三个目标对于学生们的身心成长影响,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训练中有所感悟,并通过训练项目结果总结出要想成功完成项目活动,就必须重视团队协作,同时还要在小组内部形成统一的意见,制定一致的规划,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经历自身体验后获得相应的感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能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素质教育下的教育教学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具有重要意义,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要提高素质拓展训练实效,就要完善教学设施,完善课程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素质拓展训练内容。
参考文献:
[1]刘金卓.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
[2]吴娜.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及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0).
[3]姜有杰.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19(09).
[4]杨小兵.初中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