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石利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石利云,. 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国际护理学,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4.
摘要:
目的 观察在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6例,其入院时间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之间,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人数相等的试验组(n=23)与参照组(n=23),其护理方法分别为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SCL-90、SA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医治期间予以优质护理能改善疾病症状与负性情绪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上有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 优质护理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094
基金资助:

引言

先天性心脏病是孕妇在怀胎的最初3个月内因受病毒感染、放射线辐射、服用某些药物、缺乏营养以及某些遗传因素的影响,使胎儿的心血管发育异常,而引发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心脏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恢复时间久、存在输血风险、痛苦大,而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不需要输血、痛苦少等优势,并且能够彻底根治简单的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开展,对护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优质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6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人数相等的试验组(n=23)与参照组(n=23)。试验组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在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9±0.68)岁;参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在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0.59)岁。两组患儿在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

(二)方法

将常规护理服务作为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方案,在介入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该将治疗的重要性、注意事项等进行宣传教育,并做好术前评估和各项检查,手术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提指标,术后常规预防感染,给予基础护理。试验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介入治疗前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介绍有关于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原理、优点以及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并发症,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做好介入治疗相关物品的准备,主要包括导管、导丝、导管鞘、穿刺针、衣物摘取器以及抢救物品、药品和造影剂、生理盐水等,并做好各项设施的检查。最后护理人员也应该做好患儿的术前准备工作,协助患儿完成血尿常规,肝肾、凝血功能以及电解质、X线片和心脏彩超等检查,对患儿过敏史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做好各项试敏工作,并做好双腹股沟区备皮,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准备同血型的血液,并告知患儿家长介入治疗前应该禁食、禁饮8小时以上,术前半小时为患儿肌肉注射相关药物,在进行麻醉诱导前保证胃处于排空的状态。

2.介入治疗中护理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手术人员和设备进行介绍和说明,缓解其陌生感和紧张感。在局部麻醉起效后应该观察患儿的病情和状态,通过肢体、眼神、语言等给予患儿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同时,也应该将手术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好手术记录和生命体征、神志、表情、意识以及皮肤温度的观察,如果出现不适则应该及时给予处理。

3.介入治疗后护理

介入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为患儿提供为时12小时的加压包扎和24小时的绝对卧床休息,麻醉消退后针对患儿疼痛的情况则应该按照医嘱合理的使用镇痛剂,如果疼痛不严重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进行缓解,保证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如果有突发情况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给予针对性处理。在此基础上应该做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告知患儿家长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并进行术侧肢体伸直制动12小时以上,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存在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观察动脉搏动和血运情况,如果发生以上情况应该及时给予处理。

(三)观察指标

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儿观察和评价指标分别为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房室传导阻滞、血栓、窒息、创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二、结果

(一)手术、穿刺、X线曝光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在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试验组患儿与参照组患儿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相比,其房室传导阻滞、血栓、窒息、创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三、讨论

通常仅有少数的先天性心脏病病患会自行痊愈,多数则伴随年龄增大,病情逐渐加重,症状逐渐增多,如何选择最佳的手术时间及医治方法取决于心脏畸形程度与范围。研究表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医治期间予以优质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疾病症状与负性情绪。介入医治期间为确保手术顺利实行,提高临床效果,除对病情进行护理外,还需着重关注病患的心理状态、饮食及并发症等,确保病患得到优良的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方案,其将优质性、全面性和针对性为一体,更好的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和质量。在为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优质护理的运用更好的做好了介入前护理工作,讲解了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做好了手术物品与患儿准备工作,同时,也做好了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最后介入治疗后护理完善了常规照顾、疼痛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其护理效果理想且显著。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为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优质护理的运用可以缩短其治疗和恢复时间,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曹莹. 小儿先天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7):67+69.

[2]崔陵红.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0):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