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及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韩慧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韩慧玲,. 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及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新闻传播,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8352.
摘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形式变得愈发多样化,其中,短视频平台最受欢迎。健康科普类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不仅能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还可以为平台带来经济效益。在浏览社交媒体平台过程中,用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习惯性,相关平台可以据此制作更多具有吸引力的短视频。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将结合实际详细探讨影响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因素以及提高传播效果的相关对策,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健康科普类视频;传播效果;影响因素
DOI:10.12721/ccn.2023.158352
基金资助:

引言:在互联网技术高速更新迭代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流行短视频开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大范围传播。例如,哔哩哔哩是具有二次创作以及原创功能的弹幕视频网站,用户基础十分庞大,其中健康科普类短视频较为受欢迎,体现了现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根据2023年3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可知,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超过十亿,短视频用户接近占据95%,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

一、影响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因素

(一)视频内容

要想提升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传播影响力,需要从内容入手,制作更多能够吸引目标群体的短视频。具体而言,新颖性是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必备特性,以此激发用户的观看欲望,还可以内含一些科研成果以及健康知识。此外,视频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也十分关键,无用的视频内容会消磨用户的观看热情,久而久之,将对整个视频平台产生怀疑,进而用户彻底流失。而使用的健康科普知识会成为吸引用户的砝码。

(二)视频质量

在制作视频过程中,影响用户观看体验以及传播速度的关键因素就是质量。相关平台应确保视频的音画质量能够达到用户的观看心理预期,促进其消化与理解内容速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制作人员在剪辑视频特效时也应尽量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以此最大化激发出观看视频的兴致,并提高留存率,使其成为平台的忠实用户。

(三)视频时长

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时长也是影响其传播范围的主要因素之一。顾名思义,短视频的时长不宜过长,否则将会失去原本的优势,使得用户不耐烦,最终流失到其他平台,而时间过短则不能起到应有的健康科普作用,华而不实。因此,控制好短视频的时长至关重要,既不能让用户感到厌倦与乏味,还应保持其关注度以及活跃性,需要相关平台充分考虑应如何把握好尺度。

(四)观看用户反馈

短视频平台独一无二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其传播效果主要由社交互动以及用户反馈两个变量所影响。通常情况下,鼓励用户多在弹幕进行互动与讨论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天生具有社交属性,视频互动的人数变多,用户的黏性与活跃度也会随之变大。在处理用户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对于客观的意见也应听从并加以改进,只有形成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有效联系,才能够为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赋能。

(五)推广手段

随着短视频的大范围传播,越来越多的推广手段被应用于此,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正面效果。短视频平台以社区文化为主,要想提升用户的黏性,就需要对短视频的传播推广手段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制定的推广方案。因地制宜也是推广视频工作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同用户群体的爱好、观看习惯不尽相同,因此适合的传播渠道也多种多样。

例如,为了更好地吸引用户点击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相关人员可以从视频标题以及封面入手,以此促进视频播放量与传播速度的提升,一传十,十传百,工作量大大降低。因此,在制作短视频标题与封面过程中,亮点与吸引力是两大关键要素。

(六)用户特点

每个短视频平台都具有鲜明的用户特征,导致侧重的视频主题也不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审美能力等都不一样。在传播健康科普类短视频时需要注意目标群体的上述条件,根据不同的用户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传播策略。

例如,根据权威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体更加关注身体健康类的短视频,因此这一群体也是相关平台的潜在用户。为了吸引其成为忠实用户,可以根据其特点来制作视频内容,抓住痛点,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二、提高传播效果的相关对策

(一)紧随时代发展趋势

对于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创作而言,创作者应深刻地理解潜在目标群体究竟关心什么,想看什么,尽量满足其精神需求,在贴近日常生活的同时,注重民生大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健康知识。还要不断丰富主题,避免用户感到乏味,还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其对身体健康的求知欲。作为短视频媒体,创作出更多有深度、引发思考以及追寻情怀的健康科普类短视频是责无旁贷的义务。通常情况下,课堂上的健康科普十分有限,短视频应作为其有力的补充,不断在社会热点新闻中挖掘健康议题,为民众普及书本外的知识,大力推广最新的健康科研成果。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实现短视频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建设充满科学内涵的内容,在为公众呈现科学知识时注重学术的严谨性,还应保持一定的趣味性[2]

(二)多样化呈现方式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生活节奏的变快使得时间被“切割”的粉碎。在此背景下,健康科普类短视频需要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将健康知识传播给民众。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同形式的视频创作能够起到提高短视频传播影响力的作用,并对大众健康施加正面影响。表达形式越通俗,用户在接受时就越迅速,专业壁垒不明显。对于优化措施而言,需要尽量确保其具有普适性,受众群体越多越好。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标题的选择上要注重其生动性,以此吸引用户点击进去,字数适中,但应将所要表达的主旨体现在标题之中,直抒胸臆,促进其趣味性的提升。其次,目前,大部分的视频仍以横屏为主,时长不应过长,但是也不能过度缩减内容,质量足够高的长视频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最后,保障短视频质量的关键就是独一无二的创作内核以及丰富的呈现形式,例如文字、图片以及影音等,有条件的创作者可以拍摄一些具有沉浸式代入感的实景内容。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对创作者的视频拍摄以及剪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的创作形式越多,选择的空间越大。

(三)多渠道内容创作

视频内容是视频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新闻媒体对于新闻议题重要性的判断。在应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科学主题延伸为视频内容主题,内容原创性有所保留。拥有较强专业知识的健康科普类视频会吸引更多的用户,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相关平台应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建科普能力过硬的专业团队,并不断从外界招揽人才,促进整个平台视频制作能力的飞跃式进步。创作者不仅需要能力,还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将更多的健康科学知识传进千家万户。通俗性与专业性是对立而统一的关系,创作者需要平衡好二者,将其优点充分结合在一起。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医学研究机构、专业科普团队应对科普视频的内容准确性予以高度重视,对热门领域的科普视频质量加以规范引导,防止“假科普”蹭热度,多方合作,投资支持专业的科普团队,在健康科普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翻新,使健康科普真正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健康指导[3]

结论:总而言之,在传播健康科普类短视频过程中,应关注视频内容、质量、时长、用户反馈等变量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推广手段,以此促进用户粘性的提升,最大程度上确保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对于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制作与推广工作而言,相关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传播对策,为我国短视频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敏.健康科普视频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传播,2022,15(18):1-7.

[2]张冉.B站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世界,2022,(05):11-15.

[3]胡兵,冯采君.认知视角下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J].科学学研究,2022,41(10):1755-17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