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气象科普宣传属于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性公益服务事业。气象科普宣传与农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商业发展、自然灾害防御等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加强对气象的科普宣传,使全社会提高对气象工作的关注,加深对气象的理解,增强对气象的重视程度,使得气象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效进行。此外,由于近年来异常天气和气象灾害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人民对天气和气候也越来越重视,提高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刻不容缓。因此,亟需升级改进气象科普宣传模式,应对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有效的气象科普宣传,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助力。
1.新媒体在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中的优势
1.1进一步发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首先,转变了传统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局限性,大众接受信息方式不再单一,大众可以通过多个新媒体平台接收需要的信息。其次,为气象部门和大众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大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将信息反馈给气象部门,从而实现信息互换,例如,有灾害时,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接收预警信息,进行相关的预防。最后,新媒体的运用将气象科普宣传方式变得多元化,气象科普宣传不仅局限在电视、报纸、广播等形式接收,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型自媒体进行传播。充分利用多种传播途径,使气象科普宣传更加普及化发展。
1.2帮助公众了解气象灾害形成的机理
随着全球性温度不断变化,台风、高温、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这些灾害的发生让人们和国家都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北方的高温和南方暴雨灾害的不断出现,使人们对天气信息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以往人们对气象灾害信息关注的点在于,今天有没有雨,什么时候下雨,在发生暴雨或高温时要怎么预防等问题,但是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开始重新认知气象灾害机理。公众对新媒体发布的天气信息需求度更高,进而提高来了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重要性。
2.气象科普宣传现存不足
2.1宣传形式单一
气象宣传方法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群众对气象知识科普的接受程度。目前,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主要还是通过传统媒介作为宣传途径,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比如通过广播和电视公益广告以及报纸杂志科普专栏等方式传递气象科普知识。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宣传作用,但其受众群体范围较小,主要对中老年人起作用,对于其他群体的宣传作用较弱,主流的青少年群体主要是从网络上获得相关信息的,因此单一的宣传形式,难以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
2.2体制机制不健全
在气象科普宣传模式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规范,气象科普多数工作缺乏规模性和系统性,使得相关气象科普工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科普的传播率较低。难以整合各个相关团体和组织的信息资源,不便于调动各个气象科普团队的积极性和合作交流,使得科普融合度较低,科普工作的效率不高。
2.3参与度不高
是否能够调度群众的积极性和对气象科普的热情也是影响气象科普宣传模式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传统的气象科普模式多数都是相关专业人员在科普宣传工作中主动地普及教育,而相关群众被动式接收,这样很难有效传达气象科普知识,更多程度上是形式主义,各类社会群体的接收程度较低。此外,像在防灾减灾日、科技周、世界气象日的特定时间发放资料,专家解读、开放台站、展板宣传等固定活动,以及许多科普宣传的图书、绘本等,内容较晦涩,不够通俗易懂,难以吸引人并且可读性不高,难以调动公众的主动参与和接收气象科普的积极性,影响气象的科普宣传效果。
2.4科普宣传团队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以及各方面薪资待遇的影响,气象相关工作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一方面是相关科普宣传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够高。另一方面缺乏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对于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来说,宣传的气象科普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需要确保的,否则不但难以支持气象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因而宣传团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对于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十分重要。
3.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策略
3.1完善规范管理
对于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完善规范管理,构建宣传“一体化”,不断地完善气象科普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行人才培养、规范管理、激励考核等,通过有效的工作模式,激励督促气象科普宣传模式的创新改进,并且监督其落实。另外,通过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宣传模式,对相应群体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普工作,统筹资源,建设更广泛、更紧密的气象科普宣传网,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的接收气象科普知识,配合并支持相关气象工作的开展。
3.2优化气象科普宣传内容和方式
以往,气象科普及相对简单以及比较被动,通常是结合上级部门在气象科普知识普及工作的要求来制定气象科普年度计划。对于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大都会在重大节日开展,以实现年度气象科普工作目标。然而,这种气象科普模式还面临很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气象科普宣传内容特别少,气象科普宣传缺乏长效机制,无法及时较好地满足大批量群众对气象信息和科学知识的精细化需求。因此,为不断提升气象科普的效率,应不断完善气象科普的宣传内容,让社会热门的气象问题和大众关心的气象问题深入人心。气象科普知识传播过程,宣传方式可利用社会大众常用的今日头条、快手、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这能够大幅提升气象科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3加强团队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信息时代到来,通过各种信息平台,信息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气象科普宣传也应据此进行创新改革,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新型模式的气象科普宣传,而这也对相关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除了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新媒体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培养和引进综合性的专业人才,加强团队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科普宣传对于气象相关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要想提高气象科普宣传效率,气象部门要加强新媒体在气象科普中的运用,发挥优势,扩大科普范围,提高气象科普效果,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气象知识意识,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参考文献
[1] 韩丹. 新媒体时代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若干思考[J]. 农家参谋, 2020, No.666(17):151-151.
[2] 郑媛. 对于新媒体时代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19, v.39;No.330(13):158-159.
[3] 夏永红. 新媒体时代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思考与分析[J]. 农家参谋, 2018, No.582(09):153-153.
[4] 黄文晶, 林瑞耿. 新媒体时代做好气象宣传工作的若干思考[J]. 农村实用技术(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