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和活动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优秀品质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职体育教育的这个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佳时期。中职体育教育是针对特定年级和心理层次的教学,通过分析中职学生的心里状况,来找出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这方面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中职学生的年级基本上集中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身心都是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而且相对敏感和脆弱,心里特征也比较的明显,不仅仅是生理指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特征也逐渐的显现了,因此对他们的心理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力,心理矛盾更强。因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严重的话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有些影响甚至伴随着学生未来的生活。
中职学生的这一年龄段往往伴随着厌学、叛逆、焦躁等心理和行为的,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初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独立思考的水平和能力,心理是极其脆弱的,而且受外界影响也比较大,非常的不问稳定,并且当面社会大部分是以独生子女为主,这类人群本身就具备极强的自尊心,长期受到长辈的溺爱,而心理承受能力却无法匹配其要强的性格,一旦出现挫折就比较容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人格的不完全、思想意志不坚定、自主能力较差,同时还会影响学生们正确三观的建立。对于学生这个整体来说,只要正确看待自身的位置和价值,才能够让别人同样看得起。如果勇于变现自己,则学生就会越来越自卑和退缩,从而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时代抛弃。
二、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方法
(一)要深度挖掘体育教学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不影响主体教学的情况下,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深度挖掘体育教学资源,调整课程内容并增加心理健康类的教育。心理健康类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课主要是讲解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概念;实践课则需要学生在运动场上进行实践和锻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实践课为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以完成教学目标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先从开设普通的体育和心理健康课开始;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选修课程,如体育心理健康课程等。教师可将普通的体育和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必修科目,在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考察,在每个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考试。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人生发展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力并不是很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不是很稳定和自控力较差,有什么心理问题一般会借助外界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地对他们加以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
中职学生普遍在十四至十六岁左右的年龄段,正处在青春期与心理正在发展的这个重要时期。教师尤其要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现在很多中职学生都是90后,他们普遍是在家中很受溺爱的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精神和吃苦精神,在同学之间相处上容易出现情绪化的状况。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为了当前非常急迫的重要课题。
中职体育教育在所有的教学科目当中最受学生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它跟学生的生活最贴合,能够让学生在其教学过程中获得快乐。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缓解压力和发泄自身的情绪,同时能够让同学之间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结合体育课程的这些优点,善于对中职学生加以心理健康培养方面的正确引导,让中职学生从体育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要因材施教,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引导策略
中职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健康情况而因材施教,即因人而异地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对于性格比较古怪精灵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乒乓球运动;对于心神不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网球等项目;对于性格胆小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学习武术等项目;对于一些缺乏耐心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练习田径类项目;对于一些总是过度自信的同学,则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些有较高技术难度的运动,如跳高或跳远等。
教师不管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样子面对学生,更不要只看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处理学生的相关问题时如果带有主观色彩,就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得很大,使学生不愿意跟自己站在同一个战线上。这就很不利于教学的实施和发展。同时,这也会使学生在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时,不愿意跟教师交流,更不愿意让教师进行帮助,最终会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并且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真正地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要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心理健康引导的效率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要有丰富的教学方法,以下这几类教学方法可供参考:
一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分类教学方法。它可以更快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实施的鼓励式教学方法。尤其在学习一些较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时,教师看到同学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是情感教学方法。有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比较激烈,会带来强烈的体验感,通过此类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这类体育运动中,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四是体验式教学。体育运动中充满挑战,会让人产生失败或成功这两种情绪感受,以及这两种情绪感受之间的瞬间转变。这对于学生来说会带来较强的心理体验感。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这两种情绪感受,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创设一些特定的教学氛围,讲解一些这类运动的成功窍门,对较难动作要求进行调整以降低危险性和难度系数等,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完成运动动作,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结语
总之,中职体育是调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还可以适当舒缓或消除学生因学习和情感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利用体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引导学生心理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志峰.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体育学,2012,2(33):55,57.
[2]赵荣.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整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5,8(9):109.
[3]徐崔华.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J].运动,2015(16):111-112.